文章内容

长治医学院 - 《长治医学院报》

以文化为笔 绘就时代新章

2025-04-30     浏览(11)     (0)

文章描述了文化工作者如何通过努力传承中华文化,包括修补古画、探索古籍经典、守护传统文化艺术和传统技艺。这些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的光芒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熄灭。

“参天古木的繁茂源于根基的培固,江河浩荡的长流始于源泉的疏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雕刻着民族的精神基因,更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时空变换,一代代文化工作者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他们犹如“翻译官”,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重焕生机。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时,文化工作者挺身而出,他们以热爱为笔,以坚持为墨,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深 夜 的 故 宫 文 物 医院依然亮着灯,90 后修复师林薇正在修补一幅清代古画。显微镜下,断裂的绢丝像时光的裂缝,她用自制浆糊将 0.02 毫米的桑皮纸嵌入画芯,动作轻得像在给历史敷创可贴。她说:

“每道裂痕都是古画在说话,我们的工作就是听懂它的叹息。”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中华大地上处处发生。

一夜夜的挑灯研读,是“翻译官”对古籍经典的执着探寻。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们沉浸于泛黄的书页中,与古人对话,从《论语》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从《史记》里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从《诗经》中领略先民的生活与情感。他们仔细校勘每一个字词,深入研究每一处典故,只为还原古籍的本来面目,让后人能够读懂先辈们的思想精髓。

一次次的伏案描绘,是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深情守护。国画、书法、剪纸……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文化工作者们用画笔、刻刀、针线等各种各样的工具将传统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学习古人的技法,融入新时代的创意,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活力。

一下下的细心雕刻,是他们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传承。木雕、石雕、玉雕、陶瓷……这些传统技艺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汗水。文化工作者们拜师学艺,从最基础的技法学起,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他们耐心地雕琢每一块材料,赋予它们生命与灵魂,倾听它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接手传承着先辈们的工匠精神。

在中华民族全体的关注和付出之下,中华文化得以传承,文明烛火得以风雨不熄。文化工作者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他们走进校园,举办文化讲座、艺术展览,让孩子

们从小就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他们走向社会,开 展 文 化 活 动 、民 俗 表演,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面向新媒体,不断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借助“新”科技,解锁数字时代融合密码,让文化资源从历史中“走出来”、于光影中“活起来”、在大众中“火起来”。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正如孟浩然所言,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让我们以文化为笔、以自信为墨,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让中华文化的光芒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熄灭。

(学生记者 张燕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