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了呀!”刚进实验楼,只见走廊那头的人影匆匆赶来,亲切温和的问候,宛如春风拂面,她就是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辅导员——欧贞香。
采访在一间整洁的会议室,空调温度已调好,在最靠近我们的座位坐下,举手投足间尽显师者的风范与关爱。谈及自己的工作经历,欧贞香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同许多毕业生一样,她也曾有过彷徨,在企业担任储备干部、参加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等等,经历许多,却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直到遇见贵阳学院的招聘信息,至此,她以全职辅导员的身份开启了育人之路。
以心泉滋养
待时光生花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责任。”这句话道出了她十一载如一日的坚守。欧贞香认为,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作为全职辅导员,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她练就了一套“因材施教”的本领。面对开朗大方的同学,有话直说”成为他们之间的默契;与一些内向的同学沟通,拐弯抹角”则是她的法宝;对于一些敏感的孩子,她则需要旁敲侧击地耐心询问,逐渐深入学生内心。
每年春季的心理测评,都是需要她非常用心关注的时候,她会用心呵护每一颗敏感的心灵。记得一次测评结果出来之后,有同学找到了欧贞香,在欧老师的耐心询问下,说出了自己心底的疑问,原来是班上有同学突然关心起了他的心理状况,他很担心自己的问卷结果是不是被全院师生都看到了。欧贞香向他耐心地解释心理测评系统信息的保护,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测试结果是不会被公开的,在后续持续关注该同学的情况,并与之展开谈心,帮助这位同学健康成长。
为更好的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走深走实,欧贞香在班级中建立“朋辈互助”机制,培养学生心理委员作为“心灵哨兵”,班委实行“问题分级处理机制”,心理委员负责日常情绪疏导,班长牵头成立矛盾调解小组,发挥他们在同学之中的朋辈支持作用。一次宿舍矛盾中,两位室友因作息差异爆发了冲突,欧贞香通过个别谈话发现其中一人可能患有焦虑症。了解问题之后,她立刻联系心理老师介入,制定分时段作息表,安排班委定期关怀。三个月后两人关系得到改善,在班级心理剧表演中共同创作了《同屋檐下的成长》剧本,获得心理月最佳编剧奖。
同时,家校联合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欧贞香介绍到他们学院即将举办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线上家校会议,建立起家庭和学校线上沟通的桥梁,让教育合力温暖每一个成长中的生命。
织就星光茧
自有破云时
除了心灵上的关怀,欧贞香在学业上也时常给予学生帮助。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园活动,锤炼专业技能,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厚植文化自信。她特别注重实践育人,带领同学投身社区服务、环保公益等志愿活动,让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实际行动中生根发芽。欧贞香推荐学生参加北师大二附中“模联社团”,2024年我校代表在气候议题辩论中获得最佳立场奖。每年的北大西洋青年峰会,带动了 30%参会成员加入环保社团。每周三下午的“全球胜任力工作坊”会邀请“外交官”开展专题讲座等等,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除此之外,欧贞香认为榜样力量同样重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中开展的讲座,听企业家、道德模范等社会各界人士,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从而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目标。欧贞香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学习“四主四线四成四达”综合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育计划。
以创新为墨
绘课堂色彩
欧贞香也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她认为,学生们虽处在大学时期,已是成年人,但依然是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段,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是自己的重要职责。
她的课堂不再拘泥于传统:案例教学引发思考,小组讨论碰撞火花,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一场关于“网络环境中践行诚信价值观”的讨论课,让学生们回味无穷。她更是将社会热点与国际形势巧妙引入教学,在政治课上结合中美经贸摩擦案例,组织学生模拟 WTO 谈判;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理解关税政策对产业链的影响,课后布置“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调研报告;课堂辩论中,学生运用 RCEP 协定知识分析区域经济格局,提出的跨境电商发展建议被校刊收录,有效提升了时政分析能力。对课堂的独特设计,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令抽象的价值观变得生动可感。
一转眼,十一载光阴悄然流逝,欧老师在这个岗位已经沉淀出了深厚的感情。“看着他们就像看自己的孩子,犯错误时对他们恨铁不成钢,但也在他们有所进步时满心欢喜,喜欢跟他们在一起,感觉自己都年轻了不少。”“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她的言语间满是自豪,这句质朴的话语映照出师者最动人的初心。在欧贞香的身上,看到了新时代教师的形象,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价值的引领者、心灵的守护者。她以己为烛,照亮了无数学子前行的道路,育人过程中自我价值也得以体现,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