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同行,温暖驿站”青春志愿行
4 月 18 日,我院博习青年志愿者协会与苏州市姑苏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的“医路同行,温暖驿站”青年志愿行活动在苏州火车站志愿服务青年之家顺利开展。此次活动集结我院急诊医学科、骨科、药学部及临床检测中心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姑苏区城市管委会和苏州站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临床检测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史进方出席活动。活动由我院临床检测中心青年文明号号长张胜主持。
活动中,我院青年志愿服务医疗团队为现场志愿者与过路旅客们组织实施了系统的急救技能专业培训,重点内容包括:急诊医学科青年文明号史晓玮、孙文艺专业演示了心肺复苏术(CPR)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标准操作流程与技术要点,骨科国际病区青年文明号高雨嘉现场演示了创伤性骨折与意外急诊外伤伤员的现场应急处理措施,药学部青年文明号潘振峰、李悦就出行晕车与呕吐等急症的应急用药缓解方案与注意事项详细解说,以及临床检测中心青年文明号丁洁围绕低血糖症状、急性心梗等急症的鉴别诊断与急救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健康科普。
本次活动现场,我院志愿服务医疗团队向苏州火车站地区“名城之窗”志愿服务联盟捐赠了专业急救医疗箱与爱心医疗物资,努力为平安苏州站建设贡献一份医疗力量。另外,在实操实践环节,双方志愿者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了现场急救模拟演练与苏州站前志愿服务体验,通过现场换位亲身实践体验,有效提升了志愿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张胜)
◆“健康血压,青春同行”中青年高血压关爱行动
4 月 21 日下午,苏大附一院博习青年志愿者协会招募心内科、中医科、皮肤科、全科、心内科护理组青年文明号,在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举办“健康血压,青春同行”主题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的健康咨询环节打破传统单科诊疗模式,由心内科、中医科、全科、皮肤科及心内科护理组青年文明号志愿者组成“健康护航团”,针对中青年职工的需求提供志愿服务。心内科袁嘉敏医生聚焦高血压的早期识别与健康生活指导,为中青年职工提供专业指导,现场开具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中医科张和韡医生通过舌诊、脉诊开展中医体质辨识,针对“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等证型推荐中医特色方案;全科金奕丰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压力与血压关联性,提供睡眠障碍干预方案及减压技巧;皮肤科孙士全医生科普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识别与应对措施,现场解答过敏案例;心内科护理组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张思聪护师示范戒烟、低盐、控酒、运动等健康生活,培训正确的测量血压方式,并指导患者通过“降压日记”记录每日饮食、运动及血压变化。(袁嘉敏 金奕丰)
◆志愿服务护幼苗健康“医”路“童”行
4 月 23 日下午,我院博习青年志愿者协会来到枫桥中心幼儿园,开展儿童常见病知识讲座、儿童海姆利克急救培训、七步洗手法教学和义诊咨询。
我院儿科医生仇叶以儿童变应性鼻炎为题作科普讲座,从症状与体征、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健康教育等维度向家长朋友介绍春季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和治疗方式。现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认真记录,向仇叶医生提出儿童成长中的健康困惑,仇医生详细解惑并给予治疗和防治建议。
我院临床技能中心徐岚讲解日常生活中窒息的危险性,并带领家长学习儿童海姆利克急救法。在徐岚的拆分讲解和动作演示之后,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两两一组,轮流扮演施救者和窒息者,沉浸式体验现场急救的紧迫。徐岚逐一指导急救动作,提高家长们海姆利克急救的实践能力。
讲座结束后,两位志愿者为现场家长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开展义诊咨询。家长朋友们描述儿童症状向医生问诊,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志愿者耐心解答并给予健康指导。
互动环节,协会青年深入幼儿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给儿童传授无菌健康知识;陪伴儿童作画、玩游戏,寓教于乐,享受童趣时光;现场进行七步洗手法教学,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跟随志愿者认真学习七步洗手方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高泽方)◆青春与责任同行 急救知识进校园
为增强青少年急救意识,提升应急救护能力,博习青年志愿者协会于 4 月 25 日走进苏州市觅渡中学校,开展“青春与责任同行
急救知识进校园”主题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实践+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为 40 余名师生带来一场生动的生命教育课。
我院胸外科丁浩列举了各种意外发生的后果引发全场沉思;志愿者邵晨烨结合标准化操作视频,深入讲解心肺复苏的黄金四分钟原理,通过人体模型逐项演示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在创伤救护专场,志愿者袁浩洋和俞伟通过情景剧形式演示止血带使用误区,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止血带;在气道梗阻急救专场,志愿者史轶凡通过对比演示,处理成人患者,需双手握拳从背后快速冲击上腹部;而处理婴幼儿气道异物时,则需将宝宝俯卧于前臂,用掌根连续叩击肩胛骨间区。
活动高潮出现在分组实训环节,学生们根据兴趣选择实训项目。在 CPR 专区,王同学在志愿者指导下完成 5 个循环按压,仪器显示“按压深度达标”;创伤处理区里,同学们用校服制作简易担架;婴幼儿海姆立克法练习区不时传来“手掌根部要支撑宝宝下颌”的提示声。班主任苏文薇老师全程观摩后表示:“这种沉浸式教学让急救知识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技能。”
(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