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杨艺微 特约记者 李琦)截至4月30日,西南油气田公司新能源年发电量达1278.7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7%,创同期历史新高,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万吨。
西南油气田公司锚定“决胜500亿”目标,统筹快速上产与长期发展,天然气产销量再创新高。同时践行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探索“天然气+新能源”绿色发展西南模式,按照“规划引领、业务主导、科研支撑”工作思路,设置新能源业务组织机构,成立特色项目建设工作专班、10个工作小组,做大做强清洁电力、伴生资源等业务,拓展地热、生物天然气、地下空间利用等新赛道,为新能源发展提供科学路径。
公司将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丰富经验移植到新能源业务中,因地制宜设立项目,优选项目长,实施“项目制”管理,开展“赛马制”“揭榜挂帅”等,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编制《新能源专业技术谱系》,包含氢能、储能、CCS/CCUS、伴生资源等技术系列,形成“资源评价、室内实验、现场中试、工业生产”的递进式可复制路线,将资源优势尽早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在研底层技术30项,待攻关42项,包含熔融法天然气裂解制碳材料及氢气、油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等技术攻关,为未来新兴产业做好技术储备。
公司坚定“天然气+”工作思路,特色业务“新”益求新。充分利用天然气市场资源撬动新能源业务拓展。截至目前已建成14套余压发电装置,完成净化厂、集气站、输配气站、储气库4类场景应用,形成了透平、螺杆、双转子3类主流技术,今年余压发电量已超500万千瓦时。天然气伴生资源利用获得新突破,龙王庙500方/天提锂中试装置完成国内首次气田水制碳酸锂,实现从“0”到“1”的突破,自主设计威远100方/天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达标外排试验装置,累产碳酸锂超800千克,引领国内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及达标外排。中国石油首个生物天然气项目建成落地,发挥“天然气+用户”资源优势,成功将以酿酒废水和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天然气接入城市管网,并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目前已有产能规模近800万方。
西南油气田公司将清洁替代作为效益保障的“压舱石”,清洁供能作为产能提升的“主力军”,新兴产业作为保障战略资源安全的“新引擎”,全力推进新能源业务快速融合发展,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助力“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