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落细教育部和市教卫工作党委关于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建设要求,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学校滚动实施分类评价考核,精心培育示范项目,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条线的育人功能,形成“三圈三全十育人”常态协作工作格局,遴选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可复制推广的优秀典型工作案例。现将部分优秀典型工作案例汇总展出,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引向深入、推向实处,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2013 年,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融入帮困助学体系,发挥专业背景与行业资源优势,引入商业银行的管理结构和运营模式,创建了学生发展银行资助育人实践平台,坚持“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创新资助育人新模式,促进贫困学生全方位、立体化成长。同时不断探索用数字化技术赋能资助工作,以自主开发设计的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为依托,推动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从体系、模式、手段三个方面逐步构建起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聚焦学生高质量资助需求构建“6+1”全员育人式资助体系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学生高质量资助需求,逐步形成了以“奖助勤补贷免”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6+1”全员育人式资助体系。
学校做好各项学生评奖评优工作,2023 年共评选国家奖学金、先进集体个人、学业优秀奖学金等荣誉奖项15项9000人次,奖励金额 1100 万,1 名学生荣获 2022 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通过树立学生身边榜样模范典型,激发学生追求卓越、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学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核查工作,针对受助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调查与核查,及时调整家庭经济困难档次,2023 年1284名学生经过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发放国家助学金400万元,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不落一人。
学校积极开拓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完成助学贷款、学费补代偿、学费减免等各类帮困助学工作。
聚焦学生多维度成长需求 创新资助育人新模式
学校在不断完善帮困助学体系的基础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创建学生发展银行(简称“学发行”)资助育人实践平台,开创了一条具有立信诚信特色的资助育人创新之路。
学发行将资助工作与学校行业优势和金融专业背景紧密结合,依托校内各类学生奖助学金项目,搭建学生自我运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资助育人实践项目,通过借鉴商业银行工作模式,针对在校获得奖、助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发行将资助金额换为等量“虚拟成长币”作为“贷款”方式发放给学生。学生客户通过制定自身的“偿还”计划,依据一系列的诚信指标,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等,履行偿还义务,受助学生在虚拟银行的“监督”体系之下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学生发展银行自2013年创建以来,每年客户数量达千余人,2020年参与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全国决赛银奖;2017-2020年共办理各级各类偿还业务26869笔,涵盖了学生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内容;2018年,项目获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立项,成为全国资助育人工作的标杆项目。同时,项目也获得了光明日报等二十余家主流媒体的报道与关注。
2023 年 9 月,
“点识成金 助力成长——上海学生发展银行荣誉英才计划”启动,进一步提升国家奖学金等“三奖”获得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真正将经济资助与学生成长相结合,使资金发放的平面资助变为能力提升的立体资助。
聚焦学生精准化受助需求 搭建资助信息系统
学校以聚焦学生精准化受助需求为目标,在学工系统信息化平台中嵌入综合测评模块、奖学金模块、勤工助学模块、辅导员带班模块、困难认定模块、国家助学金模块等各项资助工作模块,每年收集二级学院问题反馈,不断对系统模块功能进行升级与完善,确保学生每一笔经费发放到位、发放精准。目前,系统已日趋稳定。据统计,2023年度全年学工系统的师生访问量高达528249人次。
学校立足体系、模式、手段三个方面深入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立足“6+1”全员育人式资助体系,结合评奖评优环节,融入学生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结合国家助学金发放环节,融入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结合勤工助学,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结合国家助学贷款的办理,融入诚信教育和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结合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文 / 张银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