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三载时光里,我校援疆教师暂别小家的温暖,心怀大家的责任,如同一簇簇燃烧的火焰,从荆楚大地来到西北边疆,以无私的爱心为火种,用渊博的学识作干柴,点亮边疆孩子的希望。他们是平凡的个体,却铸就了不起的功绩:在教育援疆的征程中,他们志智同塑;在民族团结的道路上,他们身体力行;在传递鄂疆情谊的使命里,他们全力以赴。本期《湖北交院新闻》邀请援疆教师讲述他们在新疆的工作日常、学习收获与生活点滴。透过他们的深情讲述,我们将走近这些可歌可泣的平凡英雄,深入了解他们笃志笃行的援疆事业。
朱新民:天山脚下奏响奉献之歌
2012 年 2 月 27 日 21:30,随着飞机徐徐降落地窝堡机场,我正式踏上了祖国“西部明珠”乌鲁木齐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始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援疆之旅。
时值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关键时期,我主要从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课程建设和开发、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申报、指导运管学院的示范建设以及参与新疆交职院示范建设相关工作。在部、省(区)、行业、学校等各级领导关怀支持和干部职工配合帮助下,我们实现了既定的“八个一”工作目标:一门专业课程教学;一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申报;一次公开观摩课;一次交流讲座;一项科研立项;一次物流企业参观体验;一份真挚的友谊;一段难忘的记忆,得到了援疆项目各方的高度肯定和表彰。
在交通运输高职教育援疆工作座谈会上,我作了题为“参谋指导,示范引领,交流合作,全面实现教育援疆第二阶段目标”的发言,赢得了交通运输部科教司和交通教指委领导的肯定和媒体关注。我接受了中国交通报记者的专访,中国交通报、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网、新疆交职院网站纷纷报道我校援疆工作。
援疆,让我的人生画卷增添浓墨重彩一页。我与新疆交职院的各级领导和教职员工、学生、当地物流行业协会领导和职员、物流企业领导和职工,以及援疆教师等成了朋友,缔结了友谊。
蓦然回首,已经过了 13 年,虽然已经退休,我依然记得教育援疆的那一幕幕。我很庆幸,我们当初播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职教之花也开得更加灿烂美丽,我相信不管是曾经支援的学校还是我们湖北交院,明天都会越来越好。
张鹏:是“援”也是“缘”
2012 年,我和来自其他 8 个省份的 9 名教师到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新疆交职院)开展教育援疆工作。
到任后,我被分配到道路桥梁工程学院示范建设办公室。为满足示范建设对实训教学条件的要求,我与新疆交职院高秀梅老师牵头负责对道路桥梁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实验楼进行标准化改造,还规划建设一个集道路、桥梁、轨道为一体的室外综合实训场。为使校内实训基地更符合新疆的本地情况,我借助湖北代建乌赛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的力量,先后经过 3 次汇报、5 次修改,完成了校内实训基地初步设计图纸,得到了新疆交职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实践教学上,我带领学生到新疆路桥试验检测所和新疆维泰市政工程公司的工地现场讲课,结合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实训室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讲座,得到了新疆交职院道桥专业教师的肯定。在后来的实训教学中,他们将我校的道桥试验教学作为样板参照学习。
援疆工作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新疆的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敬佩,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实干敬业的作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不同省份的援疆老师之间也经常交流不同学校的经验。凡是有援疆教师的讲座或者指导学生的竞赛时,其他的老师都会去现场观摩和学习,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3 年后的今天再回忆起这一段往事,不禁感慨有“援”千里来相会,因为援疆来到新疆,是“援”也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