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为基础,以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管理决策、量化分析、大数据管理与商务智能、投融资决策与风险管理、建设经济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面向新工科、新文科,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培养理念,强化科教、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开设投资学、管理科学、工程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4 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有 5 个本硕交流互换项目。
党建引领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院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学院将本科教育作为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进行研究。确保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决策部署。成立学生工作、教学、学位委员会,全面统筹做好本科生教育的全流程工作,为实现学生成长成才而努力。
强化党支部政治和组织功能。学院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和学院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组建成立许国志大数据英才班党支部和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研究团队党支部,实施教师党支部立德树人工程和学生支部先锋工程。
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学院强化依法办学、依法治学。优化学院各类制度和流程,编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度汇编》,学院网站开设院务公开板块,公示公告、学院文件、工作流程向全院师生公开。
质量保障能力
树立“追求卓越、拔尖创新”的质保理念。学院扎根中国大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财经报国为宗旨,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指导,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标准,将思政教育有机融进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过程培养是质保理念的准确体现。学院启动本科生成长导师制度,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方式。建设精细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实现“领导重视本科教育、政策保障本科教育、科研支撑本科教育、管理服务本科教育、校友关心本科教育”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打造全流程培养的质量体系。学院制定了涵盖专业、课程、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毕业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制度,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树立全员参与质保意识,构建反馈改进闭环机制。打造高质量育人团队。学院投资学本科育人团队入选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团队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注重课程和教材的体系建设,重视科研育人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育人成效显著。《投资学》教学团队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 人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 人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为“龙马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
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大思政”工作格局。学院开展教师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以及师德失范案例通报,强化教学、科研全过程价值引领。持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表现优异;做好统战和群团工作,凝聚校友合力;在师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建立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措施;对学生坚持宣传教育和规范惩戒相结合。立项建设“时雨微课”品牌在线课程思政课1 门,获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 1 项,党建课题立项 1 项。
专注卓越教学,创新本科教育综合改革举措。学院作为主体建设单位,积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联合展开协同育人工作,设立“许国志大数据英才班”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和资源整合,建立一个跨学科、多维度、交叉融通的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持续改进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专业特色和优势。
夯实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筑牢一流人才培养。学院以项目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数字经济时代一流财经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设计与改革》获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重大项目、《知识、能力、素养、内生动力:财经类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获批重点项目,《面向新文科财经人才能力提升的 < 项目评估 > 课程数字孪生体系建设研究》获批一般项目。《投资学》和《房地产金融与投资》获评“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期权与期货》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用慕课开拓出投资学专业建设之路》案例入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慕课十年典型案例”。
纵深推进五育并举,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学院现有文体类社团性组织 12 个,着眼于成员专业素养方面的培养,致力于让每位成员在训练与活动中有所收获,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此外,学院还深入挖掘二级心理工作站育人功能。
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 提高产教融合教学质量。学院开展丰富的产教融合实践活动,借助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训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鼓励高水平教师支持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宋斌教授荣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实验教学指导教师等称号,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 3 项。
完善科教融合机制 , 支撑学生全面发展。学院设立本科生学术拔尖人才培养项目,针对本科阶段具有优异学习能力和学术科研兴趣的同学,专门配备学术导师,进行严格的学术研究训练。学生科研成果显著,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百余人次,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 40 篇。教师荣获北京高校优秀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教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