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塔里木油田融媒体中心 - 塔里木石油报

基层百花齐绽放 精神万钧铸铁军

2025-04-28     浏览(18)     (0)

文章介绍了勘探开发研究院在科研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三硬”、“斗争”、“双百”和“冷板凳”等基层文化,这些文化帮助团队克服困难,取得重大突破,为油田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三十六载栉风沐雨,三十六载历经沧桑。

三十六载兢兢业业,三十六载创造辉煌。

在科研文化的影响下,勘探开发研究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

“三硬”文化

塔西南研究团队面对塔西南山前地震资料品质不高、地下构造复杂、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等难题,在执着与坚守中真抓实干,总结形成了“啃掉硬骨头、干出硬队伍、拿下硬场面”的“三硬”文化。他们在一次次失利中推倒重来,从一个个野外露头和一条条地震剖面中寻求破局之道,创新建立了小克拉通边缘海陆过渡沉积相发育模式,多滑脱层、多期构造叠加的典型构造地质模型及逆掩叠置下盘供烃与下生上储本盘供烃油气立体成藏模式,指引勘探方向由中生界向古生界转变,支撑了恰探1、叶探1及甫探1等一批风险探井在石炭-二叠系取得战略突破,打破了几十年的勘探沉寂,让曙光照进了“冷区”。

“斗争”文化

碳酸盐岩领域探索形成了“与碳酸盐岩斗,其乐无穷”的“斗争”文化。2008年,碳酸盐岩研究中心成立,目标是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科研体制破解缝洞型碳酸盐岩非常规油气藏规模开发的世界难题。当时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配套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应用,碳酸盐岩科研人员开始了艰苦的攻关之路。多年来,先后总结出塔中碳酸盐岩断裂构造带油气聚集理论、碳酸盐岩坡折带凝析气藏等重大地质认识,助推塔中地区三个亿吨级储量当量的重大发现。创新形成超深海相碳酸盐岩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实现了勘探领域拓展。创新提出“五定三性”油藏单元划分评价技术,形成油藏单元立体注采井网构建技术,创新了分核分带嵌入式地质建模和多重介质组分数模技术,形成了断控破碎体油藏注氮气重力混相驱技术。

“双百”文化

原油稳产开发难上加难,碎屑岩油藏开发研究部深挖文化根源,形成“扬百面红旗,铸百年油田”的“双百”文化,打造老区高效开发的标杆,锚定百年油田目标,做实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两个阶段,筑牢老油田稳产的“压舱石”。先后攻克超深薄砂层储层预测技术、复杂断块油藏断裂刻画技术等,有效解决“深、小、微、断、薄”复杂岩性油藏开发难题。攻克了复杂断裂刻画技术难题,碎屑岩不同尺度的断裂刻画精度显著提升,为碎屑岩老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冷板凳”文化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需要有坐得了“冷板凳”的坚守与执着。塔里木盆地经过20多亿年的演化,经历了所有的构造运动,接受从南华系到新近系所有地层沉积,油气藏复杂、埋藏深度大。俗话说“一深带万难”,基础研究面向全盆地,范围广、难度大、周期长,科研人员保持耐得住“深居万籁无人知”的定力,犹如参加一场漫长艰苦的马拉松比赛。

基础研究团队一块块地观察岩芯、一条条地解释格架线、一篇篇地研读文献,完成了盆地地震地质一体化统层,恢复了盆地构造演化史,重构了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创新了超深储层描述和评价技术,突破了储层保存下限,提出8000米以深超深层仍存在规模储层的认识,创新超深古老烃源岩演化模拟技术,突破源岩生烃“死亡线”,揭示9000米以深仍有液态烃生成,为勘探向超深层转变和万米深井的钻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勇闯“无人区”精神

油气田地质力学研究“地应力、岩石力学、地层压力、岩体变形”四位一体的控储控产机制,是解决超深强挤压条件下油气井提速提产难题的重要基础学科。但18年前,油田初探该领域,几乎是从零开始,没有方法、软件和工作标准。科研人员发扬勇闯科研“无人区”的精神,将地质构造建模、井震联合地球物理反演技术与深地岩石力学研究相结合,创新发展了油气田地质力学技术体系,揭示了盆地超深层“地应力-裂缝”组合关系控制储层和产能的机理,配套了预测方法,目前已经成为油田油气井“甜点”分析、井轨迹优化、井壁稳定性预测和可压裂性评价中的“刚需”技术。

“慧眼”文化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测井储层评价与流体识别困难举世公认,一代又一代测井人坚守“一孔”阵地,默默付出、凝心聚力,策源攀登深地测井解释技术高峰,解码深地油气图谱。先后破解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和复杂低孔裂缝性砂岩储层等深地油气测井评价难题,精准丈量了大国“能源深度”,支撑油气勘探开发,为实现油田高质量发展拓深了能源国土识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