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欣欣 通讯员 李兴唐)近日,记者从工程技术服务公司获悉,今年以来,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对内共完成带压作业111口、大修作业357口;对外共完成油气水井大修作业357口、气井小修作业4口,累计实现利润1882万元。
“我们聚焦打造‘三分天下’布局中的工程利器,坚守效益主线和工程质量红线,持续深化提质提效,推动保障能力、科技攻关、经营管理再上新台阶,将低成本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这个公司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王大彪在采访中说道。
抢前抓早,向效率要效益——为全面提升生产效能,这个公司效率提升专班聚焦生产运行与方案管理两大核心,织密生产运行“保障网”。“我们实施日跟踪、周分析、月总结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这个专班负责人张常春介绍道。
面对天气、道路、设备等诸多影响生产的因素,专班提前踏查各作业区域井场及道路,结合天气状况科学规划作业顺序,超前办理临时占地、道路使用等手续,并与工艺、设备等部室加强协作,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一系列措施,成功降低施工等停4%,增加了3井次工作量,实现创效18万元。
在方案管理方面,专班坚持“一井一策”理念,为每一口井量身定制施工方案,有针对性地细化施工方案内容、参数及风险控制措施。超前对接各单位工程地质方案,确保现场施工有章可循,全面提升作业效率,方案准确率、执行率均达96.3%,有力地促进了作业生产的提效。
科技赋能,以创新开新局——这个公司科技创新专班围绕工具研发、工艺优化、课题攻关等方向,开展全方位技术创新。通过分析工具使用情况,研发新型井下工具,优化使用效率;针对疑难井,开创专项治理新工艺,提升治理成功率;加大科研项目攻关,解决超深井、复杂井堵塞等难题,为拓展服务范围提供保障。
“我们要做好井下‘技术侦探’,在复杂的井况中寻找突破口。”工程技术研究所负责人齐波说。目前,他们已完成自动化修井作业、带压大修作业、气井带压作业等技术现场推广22井次,节省作业周期29天,节约成本82.76万元。
在作业成功率提升上,专班针对不同作业类型,创新技术方案。带压作业通过配套新技术、优化作业流程,目标一次成功率提升至90%;常规大修作业针对低效问题,建立新的技术系列,开辟工艺新途径。此外,刀片寿命提升、堵井工艺完善、气井带压技术突破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都为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精控成本,用节流促发展——“我们持续做好材料费、修理费、燃料费等重点成本控降,着力提升物资计划上报准确率、废旧物资交旧率,全面推进群众创新创效成果转化,实现降本增效。”这个公司成本控降专班负责人张帆介绍道。
一季度以来,专班实施“双向考核+数据共享”模式,物资计划上报准确率提升至99%,采购周期缩短了6个工作日。加强设备维护,每月分析总结发生费用,废旧物资管理实行“领新交旧”刚性约束。严格燃料费管控,通过铅封北斗、轨迹监控、层层审核的“组合拳”,确保单井燃料费定额精准匹配作业需求。
立足解决生产和管理瓶颈问题,群众创新创效成为降本增效的“生力军”。这个公司构建“班组+创新工作站+技能专家(劳模)工作室”三级创新体系,推进大修工具、液控箱、压井节流管汇自主维修等项目,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生产力步伐,截至目前,已维修远程控制台、节流压井管汇、打捞类大修工具、磨铣类大修工具等各类工具用具50台(套),累计创效88.95万元。
勇闯市场,树品牌创佳绩——开展项目洽谈,讨论施工方案,开拓作业版图……今年前4个月,这个公司外部市场专班锚定“先算后干、算赢再干”目标,以“走出去”战略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确保整体边际贡献率20%以上。
“我们既要当好市场开拓者,更要做精细管理的行家。”专班负责人张常春介绍,“秉持‘内保生存、外谋发展’理念,成本管控贯穿了市场运营全流程。同时,强化安全合规培训与管理,定期开展模拟演练,确保外闯队伍既冲得出去又守得住底线。”
为实现外部市场量效双增,专班突出点面结合,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统筹当下长远,在稳固海南、大庆、华北二连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华北油田采油二厂雄安新区弃置井隐患治理业务。同时,调配精良作业设备和技术精良团队,全力以赴保障华北油田弃置井封井施工,为公司外闯市场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