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许昌学院 - 《许昌学院报》

DeepSeek 赋能高校教学 -AI 重构课堂的多元路径

作者:□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河南省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刘雪锋史先红    
2025-04-30     浏览(448)     (0)

本文介绍了DeepSeek在高校教学提质增效和课堂改革中的作用,并讨论了AI时代高校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DeepSeek正在催生“数智化教学新范式”,高校教师应重构教学理念,成为学习生态设计师,通过人机协同培养新时代人才。

编者按:伴随着 ChatGPT、DeepSeek 等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知识生产、教学方式与教育管理模式正被深刻重塑。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如何创新? 本期特邀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河南省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课程中心、信息工程学院的专家、教师,聚焦 AI 重构课堂、技术赋能等,畅谈高校教育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实践。

2025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首次将人工智能列为教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的战略目标。DeepSeek 作为开源大语言模型的代表,正在引发高校教育生态的深刻变革。3 月 5 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两会“部长通道”宣布,我国将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 AI 深度赋能的新纪元。 这份纲领性文件以“技术创新、伦理规制、体系重构”为三大支点,系统构建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链条 AI 教育生态。

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该如何借助这一变革的浪潮,实现教育质量的跃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成为当下亟待探讨的关键议题。

一、DeepSeek 赋能高校教学提质增效

DeepSeek 的出现,为高校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提升效率、优化质量提供了强大动能。 但是教师作为知识传播与创新的关键力量,不应仅仅被动索取 AI 生成的结果,而需主动且审慎地为 AI 赋能: 精心构建高质量数据集以“喂养”AI,同时通过精准撰写提示词,与 AI 展开深度对话,清晰明确地引导 AI 理解并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 从而使 AI 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

精准撰写提示词, 遵循规范且有效的格式, 能够引导 DeepSeek 生成高度契合需求的优质结果。 可以通过明确角色设定、详细描述任务、提供相关背景信息与上下文、规定输出格式要求,并根据场景设定风格与语气,以此引导模型生成契合我们需求的优质内容 。

实践证明,有了 DeepSeek 的支持,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设计迎来了全新变革。 在备课环节,DeepSeek 能快速梳理海量教学资源, 从不同版本教材知识点的对比解析,到贴合课程主题的影视片段、新闻案例推荐,让教师轻松获取多元素材。 同时,借助 DeepSeek 还可以快速生成教案、 思维导图、PPT 课件及数字人播报课程导入视频。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生成提示内容,让 DeepSeek 辅助生成教学活动方案,教师根据实际契合度进行取舍和修订 ; 用DeepSeek 生成的课程框架导入到 Xmind,快捷生成课程思维导图,帮助教师梳理教学过程和思路;用 DeepSeek 生成的 PPT 大纲作支撑,导入到 Kimi 的 PPT 助手, 快速生成带有设计模板的 PPT 课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需求对 PPT 进行修改和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可用 DeepSeek 生成课程简介大纲,导入到有言网站,创意生成数字人播报视频。 这些改变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真正实现以技术赋能教育创新。

二、DeepSeek 赋能高校课堂改革

在教师能够灵活自如运用 DeepSeek 的情况下, 课堂教学有了创新变革的诸多可能:如创新课堂导入、创新课堂活动、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创新双师课堂、创新教学评价等。

在课堂导入环节, 借助 DeepSeek 强大的信息整合与创意生成能力,教师能够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导入方式。 教师向 DeepSeek 输入课程主题及相关背景信息,模型便可迅速生成一系列新颖有趣的导入素材,如结合时事热点的案例、富有情感共鸣的故事梗概或者震撼视觉的图片视频创意等,同时可以用数字人播报的形式来展示。

课堂活动的创新同样离不开 DeepSeek 的助力。 教师描述课程目标与学生特点,模型能够设计出丰富多元的课堂活动形式。 从互动性极强的小组模拟商业谈判,到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历史事件重演,DeepSeek 都能给出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包括流程步骤、角色分配以及引导话术。 同时 DeepSeek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和能力差异,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双师课堂模式在 DeepSeek 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教师身处线下课堂实时引导,“虚拟教师”———由 DeepSeek 赋能的智能教学系统在线上同步配合。 线上的 AI 助教能够依据课堂实时情况,如学生提问、讨论进展等,即时提供补充讲解、拓展资料或者个性化学习建议。

教学评价方面,DeepSeek 推动评价体系向更科学、多元的方向创新发展。 它不仅能依据学生发言内容分析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活跃度,还能通过课堂行为分析摄像头数据 (AI 分析),评估学生的参与度、专注度以及团队协作表现(我校的智慧微格教室可实现此功能)。 教师也可自行把学生的作业数据发送给 DeepSeek 进行分析,在课程结束后,DeepSeek 生成详细的学生学习画像,为教师提供精准的评价报告,帮助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方便教师做出更精确的教学决策, 为后续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依据,让教学评价从传统的单一、滞后模式转变为全面、即时且具针对性的新模式 。

三、AI 时代高校教师必备的能力素养

DeepSeek 与高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数智化教学新范式”。 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工具的应用层面,更要求教育者重构教学理念: 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生态设计师,从单一学科专家进化为跨领域创新引领者。 未来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人类教师与 AI系统的协同进化能力———既要善用技术突破效率边界,更要坚守教育的育人本质,在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的共振中培育新时代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余胜泉教授指出:未来人类的优势,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人机协同的认知能力。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指挥 AI”的能力,而不是“单打独斗”。 教育要培养能提出真问题、创造新价值的人。

AI 再强,也只能解决已知问题;而人类的价值在于发现未知、定义问题。 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的时代背景下, 教师无需再追求“无所不知”,而是要精准掌握设计启发性问题的技巧, 巧妙引导学生熟练运用 AI 工具自主探索知识,高效组织深度讨论活动。 未来的课堂, 应是人类智慧与 AI 协作的 “共生场域”---教师深耕教学设计, 学生强化批判思维,而技术则成为连接两者的高效桥梁。

因此在 AI 时代, 高校教师需具备四项核心能力: 一是深度提问与结构化思维能力,能够通过目标导向的思维模式推动问题解决。 二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当我们使用 AI 生成报告、撰写文章或进行决策支持时,不能盲目相信其输出结果,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对 AI 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 三是跨学科融通能力。 突破传统学科界限,以问题导向的认知跃迁驱动多维知识模块的动态重组,实现方法论层面的范式创新。 四是终身学习能力。 它是适应变化的持续动力。 我们可以利用 DeepSeek搭建个人数据库,把它当作思维的伙伴,与我们共同思考, 同时可以让 DeepSeek 更精准地为你生成回答,实现个性化学习。

(本文系许昌学院 2025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 “产教融合背景下 AI 赋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精准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