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庆沙)5月6日一早,川中油气矿信息科技部主任代娟走进位于四川遂宁的办公室,回想起五一小长假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会的情景,依然激动万分:“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爱护。习近平总书记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是我听取报告最难忘的8个字。作为‘全国劳模’,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投身西南油气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征途中,以我辈之力,铸西油辉煌!”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其中19名全国劳动模范来自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两名员工获此殊荣。
代娟工作十余年来,以匠心深耕技术革新、以奉献践行初心使命。她为公司青年员工鼓劲加油:“青年一代是国家和企业的希望。希望青年员工立足岗位,特别是在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中,要攻坚克难、发挥优势、开拓进取、大胆探索,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同一日,重庆气矿一级技能专家、首席技师王川洪把“全国劳模”荣誉证书精心收藏,身边是他获得的其他奖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集团公司石油名匠等。他说:“能获得全国劳模称号,让我充分感受到奋斗的意义、坚守的价值和奉献的美好。对我来说,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鞭策和责任。我一定要珍惜这份荣誉,保持本色、继续努力,解决更多的生产难题,为企业多培养人才,才能无愧于这份荣耀。我坚信,只要我们全体劳动者坚守初心、怀揣匠心、团结一心,定能在平凡岗位上铸就非凡业绩,以实干担当书写能源报国的壮丽篇章!”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当前正值西南油气田公司“决胜500亿”的关键时刻,需要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公司动员和号召全体职工以劳模精神为引领,以实干担当的姿态,在“决胜500亿”攻坚战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代娟 川中油气矿信息科技部主任
代娟,198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20余项。
她深耕采气井下工艺技术10余年,获多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参与起草企业标准5项。领衔主持两类井下节流器的优化设计,有效攻克节流器井下易失效、难打捞等技术性难题,推动传统采气工艺创新转型,实现气井无人值守,自主实施1000井次,节约维护费用,为非含硫气藏的低成本高效开发贡献技术力量。她深入探索数智信息技术,自2017年以来,参与建成540座数字化井站,实现年用工需求减少1000余人;建成视频智能分析、智能清管、数字孪生油气管道等智能化应用,主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多次获得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等重要赛事一等奖,2项成果获川渝职工软件创新应用技能竞赛、四川省第二届职工创新大赛一等奖。该同志作为第四批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围绕油气矿生产经营重点、难点开展科技攻关,先后解决一线生产难题800余项,形成特色技术15项、申报专利1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研发自主可控气田开采工具20项,为打造“千亿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作出积极贡献。
王川洪 重庆气矿一级技能专家
王川洪始终保持敬业爱岗、兢业笃行的工作作风,从一名采气工人成长为天然气开采行业领先的技能专家。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川洪收集整理了近十万个不同含硫条件下温度与水合物关系数据,解决了水合物冻堵等高含硫开采的行业难题,形成了基于地温的水合物预防和防冻剂加注技术,降低冻堵几率90%以上。他研发的防阻塞阻火器有效降低了放空系统堵塞风险,解决了阻火器易堵塞造成设备超压且清洗难的问题,该成果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创新成果一等奖。他主持《提高页岩气井开井初期采气管线蒸汽换热效率对策》研究项目,带领团队研发“蒸汽换热装置”,创新提出了针对页岩气采气管线连续封闭管路安装方案,在行业页岩气及常规气田推广应用,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他领衔和参与解决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生产难题16项,西南油气田生产难题80余项、科研项目8项,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高含硫场站优化和降硫输送工艺、基于压差的泡排井“一井一策”等革新成果在行业内普遍推广。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1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主编、参编教材10余册,多次担任竞赛教练,培养的选手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技能竞赛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