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800 米 赛 道 上 的 比 拼

作者:学生记者  郝以晴    
2025-05-08     浏览(18)     (0)

男子组冠军刘宇航和女子组冠军刘奕彤在田径比赛中分享了他们的训练和比赛经验,包括科学训练和策略、应对紧张情绪的方法以及冲刺时的奇妙感受。他们都强调了坚持和相信自己力量的重要性。


4 月 30 日上午,舜耕校区田径场内呐喊声此起彼伏,备受瞩目的男女 800 米决赛先后上演。来自统计与数学学院的刘宇航和国际经贸学院的刘奕彤分获男子组、女子组冠军。赛后,两位选手接受了校报专访,分享了他们的赛场故事。

男子组冠军刘宇航的训练像一道数学题:“初期有氧与无氧按 7:3 配比,每周 2 次 10 公里慢跑打基础,再穿插 400 米冲刺训练。”而在女子组冠军刘奕彤看来,荣誉的取得离不开科学的训练。“我把 800 米拆成三个‘模块’———前 600 米有氧巡航,中间 100 米过渡加速,最后 100 米无氧冲刺。”刘奕彤笑着解释自己的节奏策略。

正式比赛中,刘奕彤紧盯第一梯队,“跟随跑更适合我的体力分配”,后 100 米,她迅速切换至无氧状态,根据实时状态灵活调整冲刺距离。刘宇航则在比赛中展现了策略的多变性:领跑时用稳定高配速打乱对手节奏,跟随跑时化身‘赛道观察员’。”他提前设计了 3 套冲刺预案,赛场上根据对手位置触发不同方案:“若被超越就稳住节奏,像解题时不被干扰思路。”

除此之外,两位冠军还谈到了如何应对紧张情绪。刘宇航的镇定来自“生理心理双保险”:45 秒深呼吸平复心跳,配合轻拍大腿的专属动作集中注意力,就像按下脑内的“比赛模式”开关。“上场前我和朋友疯狂互喊‘好紧张’,喊完反而轻松了。”这是刘奕彤独创的“压力共振法”。她还会默念“我无比信任自己”,将焦虑转化为动力。

当被问及比赛中最难忘的瞬间时,刘奕彤这样描述冲刺时的奇妙感受:“每次经过加油方阵,呐喊声都让我多双翅膀。”刘宇航则特别提到了备赛时的温暖瞬间:高强度训练后,室友准备的温水让他“从喉咙暖到脚底”;模拟赛时同学主动担任计时员,“那些数据表格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刘奕彤说,赛场与人生的共通点在于“选择自己,相信坚持的力量”。刘宇航则用数学思维比喻成长:“训练就像解方程,坚持是必要条件,方法是充分条件,我有自己的训练日志,那上面把每个‘跑不动’的瞬间,都变成函数图像上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