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航校报》

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参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体备课会

2025-05-01     浏览(35)     (0)

学校在学院路校区九号楼举行集体备课会,研讨如何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健全纪律法治等长效机制,以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邓怡表示要丰富课程学习形式,加强协同联动,共同推动思政教育再上新台阶。赵长禄提出三点期望,强调运用科学授课方法提升授课效果。


本报讯

4 月 28 日, 学校在学院路校区九号楼 814 会议室举行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集体备课会, 围绕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健全纪律法治、 诚实守信、 网络文明教育长效机制开展交流研讨, 扎实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党委书记赵长禄, 党委副书记程波、 副校长邓怡参加备课会。

马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谢玉进汇报了参与教材编写的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付丽莎分享了关于上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洁汇报了课程总体情况和改革方案。 法学院党委书记周友军汇报了法学院教师参与授课的筹备情况和工作计划。 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研讨。

程波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上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既是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的需要,也是加强学生纪法教育的需要。 召开本次集体备课会旨在整合学院资源、推动课程改革,同时也是落实“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思政课程与思政工作融合的具体行动。 各部门和学院要落实好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巩固工作成效, 加强协同联动,共同推动思政教育再上新台阶。 邓怡在交流发言时表示,上好思政课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要丰富课程学习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度,促进学生从掌握知识向提升能力转化, 实现明辨、学懂、弄通、善用。 同时要推动形成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实育人力量、丰富案例资源,同步推进课程建设与学生纪法教育。

赵长禄在讲话中表示,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了一支水平高、素质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鼓励相关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融合、相关教师积极参与思政课建设,持续健全“大思政”工作格局,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把思政课策划好、把思政课讲好。

围绕如何上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赵长禄提出三点期望。 一是要运用好科学授课方法,切实提升授课效果。 教师要坚持做正自己,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课堂讲授中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也要坚持做强自己, 提升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 注重学理性分析讲授, 突出知识性、 体现思想性, 以丰厚学术功底走上讲台, 以学科内涵调动课堂, 不断提升课程吸引力, 把课程讲活。 二是要把握好文化与德、法的关系。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德治法治并重的治理模式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把握好这一逻辑, 将 “两个结合” 融入教学, 使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两部分内容相贯通。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人才培养改革方向适配, 实现学生思想品德、 法治意识与专业知识同步提升, 培养能够矢志创新、 挺膺担当、 服务社会的拔尖创新人才。 注重做好大学阶段与基础教育阶段内容衔接,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讲授, 引导学生认识其扎根中国文化、 具有突出优势。 三是要促进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协同互动。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强化思政课与专业课互动、与思政工作结合,形成协同互动的生动局面。 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具备丰厚专业知识、实践创新能力与人文艺术素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法学院相关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文/航宣 摄影/邸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