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对教育家精神进行了系统阐述,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提出了重要论述,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具体要求。教育被誉为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用心做教育。深知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新学期开始,刚进校门的学生,害羞而敏感。在慢慢的相处中,孩子们会和我分享他们的趣事和心事。这样的转变让我很欣慰,这中间我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但是此刻都是值得的。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对自己说,要有追求真、善、美的勇气和毅力。
初相遇
教育是什么?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在于鼓励,在于唤醒。”教学之路荆棘丛生,耐心和爱心缺一不可,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承载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任,在教育事业中,我们需要保持初心,用爱和温暖打开孩子的心灵,拟定一份有爱的契约,或许能让孩子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让他们在满满的成就感中,开启学海之帆。
每次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学生的疏离与冷漠总会让我不知所措。马卡连柯曾说:“爱为教之本,无爱不教育。”师爱,既是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知识的输出,更是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般的心灵碰撞。当教师对学生关爱有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时,教育也就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于是,面对课堂上不活跃的现象,我将加入一些讨论环节,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下我绞尽脑汁,组织一些活动,带动大家踊跃参加,使同学们玩的尽兴,学的开心。教育,不是狂风暴雨式的批评,而是涓涓细流汇积,慢慢流进学生的心灵。教师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耐心的叩问,静静的倾听,深入的挖掘。
起涟漪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去触及年轻的心灵”。青春期的少年,很难被强迫压服,却很容易被尊重打动。在这里我想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班的一位同学,他的性格有些内向自卑,典型的学困生,还很敏感。刚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了他。在课堂上,他听不懂,更听不进去。课上,也不做笔记,呆呆的坐一节课,或者把头埋在座位底下,像一只“鸵鸟”;课下,我本想给他查漏补缺,结果他就像“泥鳅”一样,铃声一响就从座位上溜走了。我在他身上下了不少功夫,但都没有什么起色。于是,我决定放弃他,他得知后暗自得意,我却又变卦了,要跟他“死磕到底”,我要用行动告诉他,我对他非常青睐。课上,当他坐正了以后,我会适时地对他进行表扬。课下,我会耐心地给他补习功课,每天几乎都会对他说:“在老师心里,你是了不起的。”之后,他主动跟我说:其实他也想做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孩子。在我持续不断的鼓励下,这位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我也每天给他补习功课、关心他的一切,从学习到生活。而这位同学的学习成绩也得到明显的进步。
丁达尔效应发生时,光是有形状的;当教师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的时候,教育才有意义;当生命得到关怀,爱就发生了。别忘了,每个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生长的,都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和关爱。我用爱唤醒了学生,他的内心泛起了涟漪。
爱有应
爱是一种看见,爱是一种传递,当我们的眼中有了孩子,真心付出爱的时候,收获的一定是更多的爱!
我身体不适时,我们班的孩子会自觉地安静下来,上课时也会积极地回答问题;也会在教师节的时候偷偷的准备着,给我一份意外的惊喜!当我走上讲台时,全班同学整齐地对我说:“教师节快乐,宋老师!”这些瞬间让我明白,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让我更加明白了波斯语中的那句话:用头发牵着大象走,温暖的手是可以做到的。用爱心浇灌枯萎的幼苗,他会慢慢的长成大树。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能给学生温暖,安慰和鼓励,当教师把爱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会把爱继续分享下去。飞絮随风,花团锦簇,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当我们能真正地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并做学生的朋友时,哪怕是最直白的语言,哪怕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暖人的话语,都会激励着我与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像向日葵一样迎着太阳向上生长,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特别是一名思政课老师,我将始终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标准,坚持“四个相统一”,提升“六要”素养,力争成为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的人生导师。
(作者系延安市宝塔区第七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