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确定学习教育主题,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内容,收获颇丰,深刻体会到了其思想内涵对推动高校事业发展、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感悟。
一、深刻认识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此次开展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的重要决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我们学院地处革命圣地,更应读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延安精神的血脉联系。时刻提醒我们不能淡忘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传统。通过深学细悟,弄清楚中央开展八项规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弄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对学院学生管理和安全稳定工作而言,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学生工作是服务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作风问题直接影响育人实效。例如,奖学金、助学金评定和入党评优中若出现不公正现象,甚至出现“吃拿卡要”,不仅损害学生权益,更会动摇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信任。通过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才能确保育人阵地风清气正。二是破解难题的现实需要。当前学生诉求日益多元,涉及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就业帮扶、心理健康、生活保障等领域。若作风不实、回应滞后,可能引发舆情风险。学习教育要求我们以“为民情怀”主动破题,及时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守牢安全稳定底线。三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作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隐形翅膀”。学院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双高计划”建设,若干部作风漂浮、推诿扯皮,将阻碍学院改革步伐。只有以严实作风抓管理、强服务,才能为学院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直面问题,刀刃向内查摆短板
对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分管领域,我查摆三方面问题:
一是作风建设仍有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服务意识不足,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开会布置,轻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很快,解决问题滞后”的现象,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苗头。安全稳定工作中,宣传教育讲得多,矛盾排查也很勤,整改落实没下文,存在“台账齐全、整改滞后”现象,安全责任夯的不实,工作举措不多的现象客观存在等问题。二是资助育人成效不显。奖助学金评定和勤工助学用人规范性不够,资助育人的激励作用发挥不明显、学工干部、辅导员“一言堂”和“微腐败”风险客观存在。三是倾听学生渠道不畅。诉求反馈机制僵化,线上正常反馈渠道缺失,线下座谈会学生代表“被安排”,真实意见难以直达。就业帮扶精准度不足,尤其对贫困家庭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不够。
三、靶向发力,以硬举措推动作风转变
围绕“学查改治”主线,我认为应该从四方面发力:
(一)筑牢思想防线,强化纪律约束。要以案为鉴敲警钟。组织学工队伍观看警示教育片,剖析高校资助领域违纪案例,开展“假如我是贫困生”换位讨论,树牢“不拿一分钱、不丢一个人”的底线意识。要扎紧制度笼子。进一步修订《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建立“一票否决”问责机制,压实辅导员、二级学院审核责任。(二)阳光规范评审,守护公平底线。要全流程公开透明,推行奖学金、助学金评定“三公开”(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引入学生代表参与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要智能化动态监管,对接全国学生资助系统,对“家庭突发困难学生”启动24小时应急认定通道,确保“应助尽助”。要大力开展资助育人教育,让受助学生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学校,努力学习,争做榜样。(三)践行一线规则,破解急难愁盼。要下沉服务听真声,实施“三进三访”行动(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访学生、访家长、访企业),要认真落实院级领导联系+制度,坚持院系领导陪餐制度,与学生共进午餐,倾听学生“吐槽”,现场督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做到“事不过夜、案无积卷”。(四)夯实安全根基,筑牢防护网络。隐患排查要常态化,开展“安全百日行动”,持续开展学生公寓管理专项行动,建立“排查-整改-验收-回头看”闭环机制。应急能力要再提升。坚持每学期组织消防疏散、防暴恐演练,每月组织辅导员、学生骨干开展防诈骗、急救技能培训,让安全素养成为学生“终身财富”。
学院学生工作本质是做人心的工作。我们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把学生当家人”的情感自觉,既要防范“小恩小惠”腐蚀作风堤坝,更要警惕“不贪不占也不干”的新型官僚主义,用枣园灯火照亮新时代职教学子的成才之路。
(作者系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