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报》

【导学共话】王少华:“真、新、严”相济,做学生为人、为学、为事的表率

作者:□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    
2025-05-02     浏览(54)     (0)

研究生培养环节是上述关键支撑的重要交汇点之一,是高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的重要体现。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立足西北,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导师,通过推动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体现兰大担当、贡献兰大智慧,一直以来都是我在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过去的近30年中,随着自身经历从学生到导师的转变过程,如何做学生为人、为学、为事的表率,也有了“真、新、严”相济的一些体会。

为人求真

经历过艰苦充实求学阶段的我,对于同学们的困惑、迷惘会感同身受,因此,对待学生,我始终秉持真诚之心。

关注发展:学生初入校门,就提出对他们的期望,分享自己的学术经历,包括遇到的挑战与失败,让学生直面科研的真实面貌,和他们一道制定清晰的研究计划,包括时间表、阶段性目标和大致的评估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目标的职业规划,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与工作热情。

提供支持: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源,如文献、实验设备、数据集等,并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利用这些资源。通过上述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具备出色的归纳分析、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和维护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面对困难,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与实质性的帮助,助力他们走出困境。

平等沟通:通过组会、课题讨论等形式,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与挑战;提供真诚、及时、具体的反馈与建议,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并给予改进方向;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言行一致,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意见,尊重他们的观点,创造一个安全的交流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逐步提升沟通能力,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为学求新

在求知的道路上,帮助学生不断探索新知、新见与新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并为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提供启示。

关注前沿动态:密切关注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态势,确保学生能及时把握学术脉搏,站在知识浪潮之巅。作为导师,自身亦保持谦逊好学的姿态,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研究环境,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引导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新颖的研究路径与视角,以此培育其创造性思维。实验性研究被视为探索未知的宝贵钥匙,鼓励学生拥抱非理性思维的火花,即使面对失败,也能从中汲取养分,孕育新的灵感与见解。

鼓励对外合作:倡导并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活力的源泉。激励学生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携手,共同探索未知,同时,也支持学生赴相关企业实习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其学术视野与人际网络,为未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讲座及研讨会,共同拓展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新想法、新理念的产生。

为事求严

在行事作风上,始终秉持先严于律己、后严于育人的原则,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塑造不仅严守职业道德底线,更能为民众健康福祉贡献力量的优秀药学人才。

严格标准要求:为学生的研究探索与个人成长设定了高标准的门槛,确保他们在实践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质量还是深度,都能符合既定要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时间,确保研究进度按时推进,以此培养他们的高效工作习惯。同时,通过定期且深入的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工作进展,确保他们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行,并在关键时刻灵活调整研究方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细致审查反馈:对学生的研究方案、学术论文及实验数据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审阅,提供详尽的反馈意见,帮助他们精准识别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采取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对待研究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保持高度的警觉,从而确保整个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完整性。

恪守学术诚信:自身首先成为遵守学术规范的榜样,通过实际行动彰显诚信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遵循药学领域的职业伦理与学术规范,坚决抵制抄袭与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努力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致力于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秉持高尚品德的药学专业人才,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未来,我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践行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兰大精神的传承者,“真、新、严”相济,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努力工作,书写属于兰大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作者简介:王少华,兰州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入选者,甘肃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活性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功能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