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笛卡尔的“三、四、一”

作者:■ 郑延国    
2025-05-01     浏览(18)     (0)

  笛卡尔是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1596年出生在法国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他自幼接受正规教育,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进修,既学习医学,也学习法学,同时对包括数学在内的自然科学保持浓厚且持久的兴趣。刚毕业,他就在荷兰开启军旅生涯,因荷兰与西班牙签订停战协议,他有了更多时间钻研数学;他将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念头,就是在这段时间产生的。

  1619年11月10日晚,舟车劳顿的笛卡尔一连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一群幽灵围着他大呼小叫,活泼乱蹦,搅得他心惊肉跳,六神无主;第二个梦是一片亮光,他能清楚地看见周围的任何物体;第三个梦是一本词典和一部诗集——词典意味着学科的综合,诗集意味着哲学与智慧的统一。三个梦清晰而明朗,竟然和现实分毫不差。笛卡尔在感到诧异的同时,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他意识到必须重新建构自己的基础知识框架。

  基于此,他制订了四项方法论规则。第一,对任何事物,自己能够确定其为真实的,便接受;第二,将需要解决的难题分成若干细小的部分,逐个击破;第三,从最简单、最容易认知的对象起步,逐渐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知;第四,将研究中遇到的所有情况,尽可能详细地列举出来。

  许多人了解笛卡尔,是因为那一句“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可理解为:我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才算真正获得了存在的价值。理性可以破除习惯、迷信以及种种所谓的“已成观念”,让真正的思考渗透进自己的人生,这样一来,我的存在才有意义。笛卡尔的这种主张影响极大,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数学及理性主义的发展,不少人从中获得启发,且衍生出许多类似的说法,比如作家说的“我写故我在”,画家说的“我画故我在”,设计师说的“我设计故我在”。更多人认为“我劳动故我在”最具代表性,对此表达出普遍的欢迎和喜爱。(本文原载于《北京晚报》2025年4月20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