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海洋大学 - 《江苏海洋大学报》

从心开始 志愿同行

作者:马雪瑜    
2025-03-31     浏览(16)     (0)

从心开始 志愿同行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说志愿精神是服务与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其精神与内涵,可以用进步、友爱、互助与奉献来概括。

与志愿结缘始于高考后的暑假。在社区街道办事处,我参与慰问探访退伍老兵,并为他们办理证件。即使已过去近三年时光,回首这段志愿经历,仍有一个瞬间历历在目:那是一位104岁的奶奶,前来补办退伍证。当她颤抖着抚摸新证件上熠熠生辉的军徽时,她突然挺直佝偻的脊背,向我敬了一个军礼。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志愿服务传递的不仅是帮助,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守护。正是这份感动,让我在大学继续追寻志愿之路。

守护蔚蓝的行动者

步入大学,我决心加入学院的志愿者组织,我大学的志愿故事从这里开始了。作为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的志愿者,我们定期举办各类以海洋为主题的特色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海洋知识、增进对海洋的了解,并激发他们保护海洋的意识。我们以海洋为纽带,传递着志愿服务的精神。

“向海而行”模型设计大赛中,同学们通过创意模型生动诠释了海洋知识,使科学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大手牵小手”研学活动中,我们带领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参观了海洋馆,并指导他们制作鱼拓画。在充满童真的欢声笑语中,我们为孩子们播撒下了“蓝色基因”的种子在西墅大沙湾、在海一方等地点开展的净滩行动中,我们清理了深陷淤泥的废弃渔网。许多游客也自发参与其中,尽管污泥溅满了衣服,但大家都乐在其中。这些行动不仅净化了海滩,更凝聚起全民爱海、护海的共识。当净滩成果登上《连云港日报》时,我深刻感受到,即使是平凡的行动,也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温情陪伴的传递者

在特殊的节日我们也会在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节日温情陪伴”活动,志愿成为连接心与心的纽带

三八妇女节,我们前往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和第二人民医院,向护士姐姐们送去了节日贺卡和精美礼物。当她们接过礼物时,脸上露出的感动笑容,成为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端午节我们和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们一起包粽子;中秋节我们则陪伴了社会福利中心的孩子们,在与他们一同制作花灯的过程中,我读懂了每个人都有绽放的权利在元旦节期间,我们与连云港市妇联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共同举办了元旦庆典活动。我们协助老师们进行管理和组织,确保活动有序进行,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周游列国”主题元旦活动。这些陪伴让我们懂得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心与心的相互治愈。

反诈防线的筑梦人

暑假我们举办了破雾识真,共筑反诈堡垒博爱青春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增强大家的防骗意识,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联合山海义警举办反诈宣讲,让学生们了解各种常见的诈骗手段,提升大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还深入新孔社区、社会福利中心、向阳小学等地,通过表演不同场景的话剧,帮助老人和孩子们识别新型骗局。当看到老人认真记笔记、孩子主动考家长防诈知识时,我们真正理解了守护二字的分量。未来,我们将继续向市民们科普反诈骗知识,降低大众的受骗风险,为打赢反诈攻坚战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在志愿服务中,我不断成长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我也先后站上了许多不同的舞台,向大家分享着我的志愿故事。每一次的讲述,都是对志愿精神的重新诠释。在责任与担当中,从当初那个胆怯的新生逐步蜕变成了带领百人团队的会长。但不论角色如何转变,我志愿的初心一直坚定不变!

朋友们,志愿精神就像大海的潮汐,永不停歇地涌动在人类文明的海岸线上。今天站在这里,我邀请你们共同开启这段旅程:可能是弯腰捡起烟头的动作,或者是给予的一番耐心讲解又或许是一个温暖的拥抱。让我们从心开始,以青春之名,与志愿同行用行动证明我们这代人,既能仰望星空,也能俯身耕作;既能守护蔚蓝,也能传递希望

 

马雪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