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画作
东方美学的浪漫表达
中国展区设置了汉服展览、铜版画、手绘帆布包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外国留学生。物电学院物理(师)2301班的黄诗程作为志愿者引导着往来游客在帆布包上绘制“哪吒”形象,“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来自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学院的留学生Rahman Tricia Oreoluwa带着妹妹尝试铜版画,用黑色泥塑捏出传统的中国金鱼形象,点缀以金色,看起来非常精致美丽。她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中国铜版画,如果有机会的话,下回我还想尝试更多的中国手工作品。”
其他传统手工艺展区也是门庭若市,观赏者往来不绝。太平泥叫叫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源于南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展台上陈列的各色作品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的好奇和感叹。“指尖万象”展区陈列的是由学校退休教师手工协会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包括栩栩如生的钩织花卉、精美雅致的服饰以及活灵活现的串珠动物。展区志愿者、汽车学院车辆2308班于思瑶主要负责协助老师宣传钩织和串珠的知识。她表示,正是这次机会,让她得以深入了解这些传统手工艺的精髓,也更深刻地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价值。
冰雪叙事
俄罗斯童话的美学与迷梦
俄罗斯展区的设计十分用心,3个板块展示了十五六世纪俄罗斯帝国的风貌,对称和简洁的线条将古典美学与俄罗斯特色融为一体。展区可爱的小熊雕塑、甜而不腻的俄罗斯美食和与俄罗斯俊男靓女打卡拍照,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美丽的俄罗斯姑娘面容白净,服装华美,站在那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来自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俄罗斯留学生Aurika说:“这些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美学,它们反映了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与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在塑造自身身份的同时适应和接受影响。在文化交流中,真正的意义在于相互学习。”
赤道鼓魂
加纳大地的心跳与回响
鼓声如雨,惊雷撕云层;舞步轻踏,身姿肆意摇。每隔一段时间,加纳展区前,热情的加纳留学生便会来一场随心所欲的欢歌热舞。在加纳,舞蹈是一种语言。跳舞不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交流——与家人、兄弟姐妹甚至是陌生人。舞蹈是分享故事、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每一个手部动作,都是一场无声对话的字符。来自管理学院的加纳留学生Augustine Kwadwo Anokye-Wusu告诉记者:“其实今天这些看似随意的舞蹈都是我们精心策划的。”展区前,他用生涩的中文为往来游客介绍着展位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加纳的特色民族服饰、厨房传统用具等,并重点展示了与中国象形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加纳文字。
两河诗学
伊拉克微笑的魅力与感动
伊拉克展区采用的是传统的阿拉伯帐篷,悬挂红色挂毯、地毯和窗帘。红色在阿拉伯文化中象征热情、力量和活力。帐篷中身着民族白袍的伊拉克留学生为游客戴上传统帽子,拍照留念。帐篷前特制的拍照展板上写着伊拉克微笑,举着展板的小伙露齿一笑,与文字相互映衬。来自药学院的伊拉克留学生Mahmoud saad表示:“在文化推广和交流中,我觉得微笑和服饰是跨越沟通的桥梁,可以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有形的人类体验,让不同的文化得以具象化。拍照互动时,我们不仅是故事的一部分,也是在观察、了解对方的民族文化。”
(学生记者 陈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