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农场公司:
上下联动聚力抗旱灾
自2024年11月起,贵港市降雨量锐减,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秋冬春连旱。面对严峻旱情,西江农场公司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抗旱保蔗工作。公司科学决策,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基层职工逆旱奋战,以汗水诠释责任,用韧性对抗危机,全力应对这场罕见旱灾。
公司领导班子下沉分场,筑牢一线“责任坝”,全方位保障抗旱工作有序开展。此外,公司加强水利设施升级,投资约100万元资金,用于“双高”泵房设备、抽水设施、“双高”管道等设施设备的更新、维修和维护,确保水源输送畅通无阻,增强抗旱“续航能力”。
抗旱紧急关头,公司各党支部迅速行动。在干涸的蔗地上,冲锋一线的党员如高高飘扬的鲜红党旗,成为职工和蔗农心中的主心骨。各农业分场党支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等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田间地头检查上报受旱情况、维修维护喷灌设施设备、疏通供水管道和水渠,凝聚职工群众力量开展抗旱自救。其中,水务分公司党支部主动请缨,全面加强抗旱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组织党员维修骨干深入分场检修各类供水设备,确保抗旱设备稳定运行。2024年至今,水务分公司党支部已协助分场维修抗旱设备达30余次。
“天旱得厉害,我们这些种甘蔗的心里都没了主意。好在农场党支部组织大伙一起抗旱,心里踏实多了!”一位蔗农感慨道。
面对旱情的持续性挑战,各农业分场依托“双高”水利措施,以创新灌溉技术破局。暂时缓解了4.1万亩中大部分甘蔗因干旱带来的压力。同时,公司为保障“双高”泵房水源供应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增加潜水泵促进“双高”泵房二级抽水,为甘蔗稳定灌溉提供坚实保障。
“与传统大水漫灌相比,这种灌溉方式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水分蒸发与渗漏损失,在提升甘蔗产量、节约水资源和肥料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得到蔗农共同认可,目前已有600多亩蔗地应用滴灌种植模式。”农业事业部负责人介绍道。
在缺乏“双高”水利设施的“望天田”,公司抗旱突击队因地制宜打出组合拳。一方面积极动员蔗农引入使用滴灌技术,通过铺设滴灌带,精准地将救命水送到每一株甘蔗根部。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寻找水源,引导蔗农通过使用抽水机、移动水箱、大型水罐车等各式设备,从被动等待降雨转变为主动抗旱自救,保障甘蔗生长关键期的水分供给。今年以来,甘蔗灌溉累计面积达12.5万亩次。
(郑瑶 摄影报道)
黔江农场公司:多举措发力破解万亩甘蔗“渴水”难题
黔江农场公司迅速行动,联合多方力量打出抗旱“组合拳”,通过科学调度水源、抢修水利设施、组织群众利用小型抽水泵开展灌溉等举措,全力保障甘蔗种植稳产增收。
政企联动破局水源困境。面对旱情,红河农场公司积极与红河制糖公司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紧急启用白沙电灌站抽水灌溉,日均抽水量达1.5万立方米。创新采用“循环水”模式,将纸浆厂经处理的排污水引入灌溉系统,日均回用水量超3600立方米,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同时,统筹“旱改水”项目蓄水池、“桂中治旱”工程输水渠道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水源,构建“多源互补、分级调度”的供水网络,确保核心区甘蔗地灌溉覆盖率提升约70%。水利升级筑牢生产根基。今年以来,黔江农场公司积极实施系统性修复工程,多措并举为甘蔗生产注入“源头活水”。其中,归侨分场对干支渠3处崩塌段进行浆砌石加固;黔南分场清理水沟淤泥1500米;岑山分场水泵维修1台,喷灌阀井维修7个,维修喷柱13个,清理水渠2800多米;城东分场水利维修300多米,通过“清淤+护砌”双管齐下,主干渠输水效率有效提升,为农业生产用水打通“主动脉”。夏至分场片区高标准农田6400亩灌溉项目建设,目前完成田间配套道路10公里的建设,4.5万米灌溉管路施工工程的75%。
干群齐心共绘抗旱图景。在抗旱行动中,各分场职工群众积极投身抗旱工作,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灌溉,重点保障甘蔗幼苗的生长。归侨分场部分职工群众利用小型拖拉机运水到自动灌溉系统无法覆盖的田边地头,确保每一块土地都能得到及时灌溉,小型拖拉机运水成为田间地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岑山分场利用大型洒水车喷淋则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在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面积喷淋有效缓解了旱情。此外,针对新蔗苗根系尚浅、抗旱能力较弱的特点,木马州分场职工群众还采用了布管微孔喷灌技术,这种灌溉方式能够精准控制水量,提高灌溉效率,为新蔗苗生长提供充足水分。
截至目前,黔江农场公司已协调水源地多处,累计灌溉面积约1.2万亩,力争将干旱影响降至最低。
(陈姗姗)
东风农场公司:同心同行为农作物“解渴”
去年以来,剑麻集团东风农场公司辖区内降雨稀缺,干旱天气使土地严重失墒,给春耕生产、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为降低农业因干旱减产的负面影响,东风农场公司迅速响应,多措并举,全面打响抗旱攻坚战。
东风农场公司调整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成员,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服务,组成党员抗旱先锋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职工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充分利用当地机井、地下水等水源,开展科学浇水灌溉,缓解旱情。同时,积极对接协调电力、水利等部门,帮助职工安装专线、寻找取水点、铺设管道等,确保灌溉工作更加高效。此外,加强宣传节水滴灌、树盘覆盖、树顶遮挡等抗旱技术,积极引导周边果农共同开展抗旱工作。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抗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相较于人工浇灌,滴灌带的浇灌效率提升数倍,300亩果园仅需2小时便可完成灌溉,还让肥料利用率提高50%。目前,受旱情影响的柑橘、西瓜等作物得到了有效缓解。截至目前,东风农场公司为职工群众提供农业抗旱指导2000余人次,完成抗旱浇灌6000余亩次。
下一步,东风农场公司将持续加大抗旱力度,组织党员农业技术人员常驻一线,为职工群众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指导;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时精准转发预警预告,科学调度抗旱资源,确保各项抗旱措施落实到位。
(李娜)
昌菱制糖公司:淋水补贴解蔗农燃眉之急
近期持续的干旱天气给昌菱制糖公司辖区内的甘蔗种植带来严峻挑战。部分地块因缺水无法正常播种,新植蔗出苗率低、长势不佳,甚至出现枯萎现象,蔗农们心急如焚。
为解决这一难题,昌菱制糖有限公司迅速行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2025年淋水种植抗旱保苗实施方案》。方案中最引人瞩目举措的是给予蔗农淋水补贴,甘蔗淋水补贴100元/车。
政策一经出台,便在蔗农群体中迅速激起强烈反响。蔗农们纷纷积极响应,迅速投入淋水抗旱工作中。一时间,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蔗农们或是四处奔走联系淋水车辆,或是亲自上阵,一趟趟往返运水,为甘蔗浇上“救命水”。对于那些联系不上淋水车辆的蔗农,昌菱制糖公司主动伸出援手。安排专人负责,积极为蔗农们牵线搭桥,不仅帮忙联系周边可用的淋水车辆,还协调车辆调配,确保每一位有需求的蔗农都能及时得到支援。
(黄中雁)
红河制糖公司:多措并举守护“甜蜜事业”
眼下正值甘蔗生长关键期,也是用水需求旺盛时节。但自去年9月以来,桂中地区持续少雨,降水较同期显著减少,旱情严重,红河蔗区甘蔗中度以上受旱面积多达22万亩,甘蔗生长面临严峻挑战。为降低甘蔗因干旱减产,减少农户损失,广糖集团红河制糖公司积极应对,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全力开展抗旱保苗工作。
面对持续干旱,红河制糖公司第一时间成立抗旱保产专项小组,构建“资金+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抗旱体系。精准运用广糖集团划拨的甘蔗抗旱扶持资金,在抗旱设备添置、灌溉设备维护修缮、抽水灌溉电费等方面大力扶持。农务部组织下乡人员对蔗区范围内的灌溉设备展开拉网式排查,安排电工抢修损坏设备,确保灌溉设备正常投入使用。连日来,接连启用蓬莱、白沙、杨村等电灌站抽水,可辐射周边近4万亩蔗地用水。同时,整合桂中治旱工程水渠、兴桂纸业公司已处理外排水、红水河临河抽水口等资源调水抗旱,惠及白沙村、木棉村等10余个村屯。通过协调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等力量,组织喷水车运水喷淋甘蔗,确保“有水可调、有水必达”。
针对原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问题,红河制糖公司实施“清淤疏堵+设施焕新”双线工程。一方面,投入8.36万元专项经费,修缮疏通木棉村、高安村等6条老旧水渠,使主干渠输水效率提升40%。另一方面,维修更换大宝村委变压器、下莫村委水泵等设施,并帮助双松村等村屯铺设地埋管道百余米,增设集中出水口,进一步提升有条件抽水村屯灌溉能力。
公司联合种植大户打造滴灌示范田1050亩,全部铺设滴灌带,每亩节水率可达30%,人工成本降低50%,成为散户争相效仿的“样板田”。“过去挑水浇地累断腰,现在拧开阀门就能精准灌溉!”桂枝村大户韦大哥指着田间的滴灌设施说道。
在这场抗旱战役中,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农务部党员组成“抗旱服务队”,积极调配各类运水车辆和设备,组织群众利用拖拉机、三轮车等运输工具运水灌溉。自营基地6台新购水泵昼夜运转,农务部员工三班倒抽水灌溉,保障基地灌溉不落一亩、不漏一株。村企联合发动农户投工投劳,共同清理水渠。正如高安村张大哥所说:“从抽水口到甘蔗地,每一滴水都流淌着大家的汗水!”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维修疏通灌溉渠道15公里,蔗区共启动3个电灌站持续抽水,抽水灌溉面积超12万亩次。站在修缮一新的水渠旁,抽水口汩汩清流浸润土地。下一步,红河制糖公司将密切关注蔗区内天气变化,加强雨情、旱情监测,用实际行动抗旱保苗,全力守护“甜蜜事业”。
(黄婷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