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津,你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题记说到家乡,你会想到什么呢?对于身在异乡的汪曾祺老先生来说,那是高邮的鸭蛋,是家乡的味道;对于身在海峡的余光中老先生来说,那是一张船票,是灵魂的归途;对于投身行伍的沈从文老先生来说,那是湘西的凤凰城,绿水青山环绕,炊烟袅袅升起,仿佛世外桃源。
我的家乡--重庆江津,他雄踞于重庆长江上游的咽喉要地,绵延的江水勾起了河与山的回忆。江津的历史延续了千年,在时间的慢慢调试下不只有记忆,还有那一份情怀。从东汉到三国,从隋唐到明清,它的模样和外表发生了千万次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它的灵魂,和它的风土人情。
在我的记忆中,江津是贫穷的、落后的。重庆江津,是南部的一个落后的小城,唯一不同的是,她是我的家乡,我属于她。那个时候,我以为家乡最能够拿出来的东西,就是门前那条长长的沥青路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家乡好像都是灰白色的,学校的墙也是破的,居民楼楼道也没有灯,很黑,只有那些居住在里面的人儿是充满活力的。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外婆一起去逛街,我们这里叫作“赶集”。没错,那可能是破旧的街道上最热闹的时候了,会有很多的人,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每次去赶集的时候我总会缠着外婆给我买米花糖,那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不过很久才能买一次,每次吃的时候,那叫一个宝贵呀,一包得分成几瓣慢慢吃。外婆说常说:“不管怎样,这儿,是你的根。”随着时代的发展,江津在不断地向新时代迈进。后来,房屋不再破旧,街道不再灰白冷清。她如同一个盛装前行的少女,那笋溪河碧波荡漾,两岸银瓜飘香,沁人心脾;那长江河畔,游人如织,河边细柳轻拂,河上白帆点点,满载着游人的欢乐;那太公山上,森林清幽秀丽,繁花绵延十余里……后来,米花糖的透明包装变得各式各样,各大超市的货架上都不失它的踪影,甚至被推销到了其他城市去,我们也不再拮据得一个月才能买一次。
后来,我们不再因为贫穷而被困在那个小山村里。我们去看了那山峦如黛,奇峰耸立的四面山,去探寻了神秘古老的西南第一庄会龙庄,去欣赏了天下第一长联,去攀爬了被爱环绕的“爱情天梯”。后来,这里的经济不再落后。站在历史的巅峰,回眸千百年来,江津向我们走来,一路艰辛,一路坎坷。或许是满村的柏油马路和随处可见的小轿车;或许是新发展的新农村,挨家挨户安装天然气和自来水;或许是桥头新建的大型游乐场,那儿还有着我从未见过的摩天轮;又或是城边拔地而起的工业园,还有四处发展起来的旅游区,每一次的蓬勃发展都能见证江津勃发的生机活力。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作为新时代的江津青年,我一定好好学习,用我自己的双手去建设江津美好的明天!我相信未来的江津———天更蓝,水更清,人更美,魂牵梦萦,不忘是家乡!
(作者系外国语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