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城建学院 - 《河南城建学院》

金奖的突破:逐梦职规赛场 绽放青春光彩

作者:◎  学生记者  穆籽舟  董烁  指导教师  陈怡璇    
2025-04-15     浏览(23)     (0)

河南城建学院师生在职业规划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赵佳晗同学获得本科组成长赛道金奖,田果果教师团队获得教师赛道铜奖。学校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推动职业规划教育创新与实践。


3 月 15 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河南省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我校师生在赛事上大放异彩, 成绩斐然,首次斩获各组别奖项的大满贯,包括学生赛道金奖 1 项、铜奖 3 项,教师赛道铜奖 1 项,同时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其中,外国语学院赵佳晗同学在本科组成长赛道上勇夺金奖,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庞懿骞同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马香雨同学、法学院的谢浩冉同学分别喜获铜奖,田果果教师团队在教师赛道上斩获铜奖。 这一成绩不仅是师生个人能力的印证,更展现了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 让我们走近金奖得主赵佳晗同学,与教师赛道铜奖获得者田果果教师团队,聆听他们与职业规划大赛的故事,探寻荣誉背后的奋斗密码。

本科组成长赛道金奖获得者赵佳晗同学:在职业规划中雕刻未来蓝图

“备赛的过程就如同烘焙,要将原料反复揉搓,再做造型,最后高温烘烤方才成型。 ”谈及备赛赵佳晗表示过程中挑战重重,经历了“脱胎换骨”般的反复修改。 从校赛到省赛,赵佳晗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反复打磨优化,高强度的准备工作考验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说是一个“好事多磨”的过程,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耐心,才能呈现出一个完美的作品。

赵佳晗参与的成长赛道比的是 “成长”,即在正确的择业就业理念下,能够设定职业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同时, 成长的过程要体现围绕目标学习实践的经历。 作为文科类职业目标, 赵佳晗的展示项目工程英语口译实践成果, 主要目标是让评委清晰感知项目的既有价值与发展潜力,这就要求项目展示者需要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与流畅的表达能力,即在展示过程中能够用通俗语言,条理清晰地展示汇报作品。

“学校和学院的老师为我提供了很多平台与资源, 在他们的陪伴指导下,我进步收获了很多。 把专业放在就业市场中探索,会发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可能性,把自身的特长成绩相结合,真正实现人岗适配。 把自身就业目标放在学校培养目标、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中去制定规划时,才懂得了‘就业择业观’的真正内涵。 ”谈及项目规划筹备赵佳晗如是说。 作为外语翻译专业学生,赵佳晗紧密结合学校“城建”特色与学院“翻译+城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将职业规划聚焦于国际工程口译领域。 学校开设的国际工程管理、经贸等学科融合课程,让她看到在企业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中工程英语口译的职业机遇。 她由此清晰规划,立志成为国际工程领域的语言文化桥梁,为学校“城建”特色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在作品撰写阶段,赵佳晗严格对照评审标准,合理分配内容比重,确保项目内容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职业目标务实设定”“自我认知科学分析”“发展路径清晰规划”“实践展示注重过程与自身努力”是赵佳晗探索出的取胜“密码”。 例如,在职业规划中,各阶段的能力提升计划均紧密围绕工程口译的岗位需求,让规划的可行性一目了然。 现场展示时,不仅体现在规范严谨,具有专业性的内容上, 更要展现出大方得体,与目标职业相匹配的气质,根据目标岗位要求,通过演讲语气手势、仪容仪表等各方方式向评委展示专业素养。

对于今后需要备赛参赛的同学,她建议,要提前深入调研行业,重视作品打磨以锻炼耐心与细心,将大目标拆解为可执行的小任务,如建立工程术语动态数据库、每月解读行业白皮书,推动专业积累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

谈及收获,赵佳晗表示,这次大赛让自己对职业认知更加清晰,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与能力提升计划,切实体会到了“以赛促就”的意义。 备赛期间的行业调研、模拟谈判,让她深刻认识到,优秀的工程口译员不仅要精准转换技术参数,更需理解项目背后的文化差异与商业逻辑。 在能力层面,备赛锻炼了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结构化思维,构建起 “术语记忆—场景模拟—压力应答”的能力模型。 未来,她计划将大赛中的目标分解法转化为“口译项目管理表”,持续更新工程术语动态数据库,每月进行行业白皮书解读,确保专业积累与市场需求始终同步。

教师赛道铜奖获得者田果果教师团队:

以教育匠心,赋能职业成长

田果果认为,作为指导教师,要想指导学生获得成绩, 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大赛方案,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作为教育部发起的全国性重要赛事,以“着力打造强化生涯教育的广阔课堂、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高效平台, 以及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庞大市场”为目标,要实现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以赛促就。 可以说,职业规划大赛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内核: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通过指导职规赛备赛,充分认识了职业生业教育,了解了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田果果认为, 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时,需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分阶段引导学生完成职业探索。 大一时,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框架,鼓励其参与行业调研,制定包含技能提升和实践计划的四年成长路线图; 第六学期则侧重将前期规划转化为求职实战, 建立动态学习档案,整合跨课程知识,实现从规划到就业的系统性能力提升。 此外,学校引入的 AI 生涯规划系统和 AI 简历系统是重要工具, 学生可通过系统进行生涯测评、生成简历、模拟面试,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让职业规划更科学、高效。

以赛促学, 探索职业更多可能,职业规划大赛通过“成长赛道+就业赛道”双轨机制,构建起“认知—实践—提升”的三阶培养体系,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需求深度融合。 以赵佳晗为例,其职业规划深度对接学院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课程体系,将翻译专业核心能力与国际工程管理知识有机融合, 既彰显学院“翻译+工程管理” 的学科交叉特色,也验证了专业技能向岗位胜任力的转化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范式。

就学校未来进一步深化职业规划教育,田果果表示,加强教育的系统化、全面化与个性化, 推动就业指导智能化、个性化升级。 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职业方向。 邀请行业专家、校友分享经验,组织企业参观、行业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自我认知与综合能力。

田果果寄语同学们, 职业规划是一场充满无限可能的探索之旅, 大赛是“职业实验田”,希望同学们如赵佳晗般, 将专业特长与时代需求深度融合,主动思考职业发展;生涯规划书、路演答辩是未来求职的 “预演装备”,而职业规划本身是对未来的深度思考。 愿同学们既有规划职业方向的格局,又有脚踏实地实践打磨的行动,在不确定的未来中锚定属于自己的坐标,书写精彩的职业篇章。

从赵佳晗同学的职业探索, 到田果果老师的教育实践, 我们看到了学校师生在职业规划领域的热情与智慧。 赵佳晗同学以金奖为起点,向着国际工程口译领域坚定迈进; 田果果老师以教学为阵地, 持续为学生职业发展注入能量。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缩影, 更折射出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 愿更多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以他们为榜样, 在职业规划中明晰方向, 用奋斗实践规划的蓝图,在时代的浪潮中逐光而行,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光彩, 共同谱写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