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能睡个好觉了,谢谢医生……”9月23日上午,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骨科(创伤脊柱)门诊,江夏区首例接受3D打印手术导板辅助微创手术成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金爷爷,在复诊中,由衷为我院医生团队点赞。
据了解,家住江夏区纸坊街,现年79岁的金爷爷,于8月底不慎跌倒,持续性胸腰部疼痛,院外尝试多种药物治疗10余天,不见好转且疼痛仍持续加重;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骨科创伤脊柱学专科门诊就诊。
“第11胸椎骨折,属于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明确手术指征,遂收治入院。”我院骨科创伤脊柱三组组长谈仁渊副主任医师介绍,考虑到金爷爷高龄且伴相关基础疾病,传统手术方式显然不太适合,于是便组织创伤脊柱三组龙晨、陈武同医生对金爷爷病情进行商讨,并拟定“术前3D导航设计、术中体外导板定位辅助下行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微创手术”治疗方案。
“此次治疗方案,可精确控制穿刺位置,减少误伤邻近血管、神经的风险;同时可减少手术创伤和缩短恢复时间。”谈仁渊副主任医师介绍,传统手术中,由于操作空间狭小,对术者操作要求较高,且X线机透视下操作复杂,术中透视次数多,患者的射线暴露风险也会增加。
术前,我院创伤脊柱手术团队通过精确的3D导航技术,对金爷爷的胸椎进行了三维重建,为接下来的手术路径做好“精准导航”准备。8月28日下午,谈仁渊副主任医师带领的骨科团队,在手术室麻醉科医师的配合下,使用3D打印导板引导精准定位,在椎弓两侧各开一个“小孔”(直径约0.3cm,绿豆大小),向金爷爷骨折椎体内注入了约4毫升的骨水泥,成功修复了骨折部位。手术历
时约1小时,术中出血量极少,不足10毫升,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
“术后第一天,便可下地行走;术后第3天,便出院了,金爷爷及家人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谈仁渊副主任医师描述,今天,来复诊的金爷爷显得有些激动,并再三对医护团队表达谢意。
“江夏区首例3D打印手术导板辅助微创手术,标志着我院骨科手术在精准化、个体化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我院骨科主任杨俊忠表示,3D打印手术导板将助力骨科数字化、手术精准化,通过智能化的截骨工具,让膝关节手术化繁为简,让手术更精准,让医生更省心,让患者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