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荒时代至今,五十亿年光阴如同阳光下斑斓的泡沫,耀眼却弹指可破。五十亿年的生物演化,宏大的宇宙静观其变、缄口莫言。那我们要如何追寻生命的足迹?随着板块的分裂和挤压,山川、河流、湖泊……地球逐渐变成现在的样子。人们开始探索,就这样,流水变成了字符,山脉变成了书脊,藏在山洞里的甲骨文,书写了人类的第一句诗,我们找到了第二宇宙。
此后,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文字,写下了不同的故事。甲骨文的独特野趣,篆书的遒劲有力,汉隶的入木三分,行草的行云流水,晋楷的文人风骨……文字载体的出现,如同宇宙间万千细小的陨石闪闪发光,装饰了银河旖旎的梦,见证了历史的飞跃,也照进了我小小的窗。
幼时的我们并没有学习的压力和家庭的负担,当然了,也没有实现手机自由,所以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游戏、去阅读。对于我而言,并不是开始看书就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那时的我还是个看热闹的小孩儿。可当我无意间翻开用来消磨时间的《哈利波特》时,我遇到了读书让我心动的瞬间,它把我拉进了一个奇妙的魔法世界。罗琳超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我爱上了阅读,也正是看完了这个长篇系列,让我对阅读产生了极强的耐心,可以沉得下心,去感受它的宏大。
初中时,为了看《红岩》我甚至把作业抛之脑后。那个时候,我对书里的内容产生了自己的理解,得到的都是主动思考的感受,而不是被强加的情感。我不仅会欣赏,也会去反驳,文字让我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会思考的人,而不是死板的教条。也是在这时,我喜欢上了外国文学,托尔斯泰用他淡淡的语言将故事叙述得栩栩如生,简·奥斯汀实现了又一次自我觉醒,胡赛尼灿烂的世界里,流露出后知后觉的忧伤。书籍的魅力萦绕在空气中,好像你一打开,就被吸引,醉了进去。
随着课业的加重,留给我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然后,我遇到了张爱玲,那个站在那里就流出一段故事的人。她洞悉人心、思想前卫,用别具匠心的叙述语言,营造出梦魇般的氛围,“说不尽的苍凉故事”让我在一次次迷茫中清醒过来。临近高考时,考不完的试,改不完的题和毫无起色的成绩让我几近崩溃,文字给了我救赎。罗翔演讲时说“如果世界接受不了我们的理想,这并不是我们的问题,是世界的问题,不容然后见君子”,这段话一直被贴在我的笔记本上,每次读完,我都会有一身轻的快感,感觉人生充满了希望。在我五月强化的总结本扉页上,是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等诗句。我想,也许几百年来,月光照过的每一位学子,都曾用文字来激励过自己,不要放弃,坚持下去。还有一句给我感触很深的是仓央嘉措的诗“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我站在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穿”,它出现的时机很巧,恰恰是我成绩的低谷期,是它的出现,如同恒星般照亮了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了文字强大的力量,它是思想的艺术,是灵魂的碰撞,更是情感的寄托,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像宇宙,繁衍不息。
对文字的探索就像用手将空间撕裂出一个豁口,我们并不知道里面的情况,深一脚、浅一脚得去摸索,很久之后再回头,会发现繁星闪烁,文字的魅力在此展现。这是我们的小世界,我们的第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