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妈妈的小摊

作者:商庆浩    
2025-04-25     浏览(80)     (0)

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妈妈的小摊上收摊的场景,描述了摊位上的蔬菜和妈妈热情的服务,以及作者在妈妈的影响下成长的过程。作者在妈妈的电子秤上学会了勇敢表达,并将妈妈的“足斤足两理念”铭记在心。最后,作者回忆起妈妈教他系稻草绳的笨拙成长,并期待着未来的成长。

暮色爬上肩头,这是收摊的信号,我一边窃喜今天过得飞快,一边加快收摊速度。芹菜根须的泥土簌簌落在摊前的水泥地上,远处煎饼摊的香油味混着炸串的焦香漫过来。妈妈鬓角的白发在晚风里飘散,身后的水泥地上留着几片芹菜叶,像春天走失的绿精灵。街上的行人逐渐稀少,金属货架“叮叮咚咚”的碰撞声成为傍晚落幕的伴奏,我将最后一捆芹菜整齐地码放好,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满足感。今天的生意还算不错,虽然忙碌却也充实。

妈妈的小摊要从六点摆到晌午,再从下午三四点一直摆到傍晚。妈妈的小摊是最有信用的,春夏秋冬从不缺席,蔬菜清爽的口感、划算的价格和充足的斤两让周围的居民都认定了妈妈的小摊,平常就算没有购买需求也会过来聊两句,妈妈总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个年龄段的顾客。她总是面带微笑地迎接每一位客人,她的热情洋溢和诚挚的态度给足了新老顾客情绪价值。周围跟妈妈一起摆摊的老板也都互相认识,忙里偷闲的时候互相打趣一番,聊聊最近的天气,聊聊这一季作物的收成。街上高声叫卖的喇叭声伴随着车子的鸣笛声,此刻的寻常烟火是我一直珍藏心里的美好。

妈妈的小摊是有颜色的。春天的小摊是浓郁的番茄红,圆润的番茄被整齐地码放在摊位上,看上一眼就会想起限定版的凉拌西红柿。夏天的小摊是芸豆的青绿,带着叶子的芸豆堆在摊上,不用挑不用捡抓上一小袋带回家就是餐桌上的时令美味。同样抢眼的是妈妈衣服上紧紧粘着的芸豆叶子,摸一摸还会感觉到那些扎手的小绒毛。秋天的小摊是芹菜的深绿,小腿高的芹菜直挺、新鲜,凑近了能闻到芹菜独特的清香。冬天的小摊则被白菜的浅绿占满,沉甸甸的白菜像是胖娃娃般招人稀罕。春日里番茄藤在摊边偷偷攀援,盛夏时芸豆架投下斑驳的凉荫,秋霜把芹菜叶镀上银边,冬雾中呵出的白气总先落在捆菜的稻草绳上。摊上的颜色换了一轮又一轮,我也长了一岁又一岁。

妈妈的小摊是有声音的。从一开始报价的磕磕绊绊,找钱的手忙脚乱到现在已经能熟练称重,也可以自信推销自家蔬菜。在妈妈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学着表达自己,学着进行让双方都舒服地沟通。我的语言表达不是天赋,而是在妈妈的小摊上慢慢磨出来的茧。那些黏在芹菜杆上的露珠,落在秤盘里的夕阳,都是生活馈赠的琥珀,陪伴着我的成长。

暮色里收摊的仪式总带着温度。硬币在钱包里叮叮当当,像是星星的私语。妈妈把零钱码放整齐,残留在纸币上的芹菜香便顺着褶皱漫开。我趁机买份炸串回来与妈妈一起品尝,一天的疲劳在香味中散去,却也让我更期待下一次味蕾的满足。

如今妈妈的电子秤早已磨得发亮,装零钱的背包颜色也更加暗淡,可它们像两本无字的教科书,教会我勇敢表达。更重要的是我把妈妈每次称菜只多不少的“足斤足两理念”揣进心里,对世界捧出诚恳的斤两。每次站在人群中央说话时,我总觉得手里攥着妈妈递来的一把芹菜,它沾着泥土,鲜活得能掐出水来,就像那些在菜摊前生根发芽的勇气,终会长成遮风挡雨的森林。

三轮车的链条又发出熟悉的咯吱声,载着空筐穿过渐渐亮起的街灯。身后水泥地上,似乎还有歪歪扭扭菜摊的影子,旁边躺着几片被夜风卷落的芹菜叶,像散落的星星。我忽然想到那些被晚风卷走的芹菜叶,原是岁月寄来的明信片。妈妈弯腰拾捡的背影与浅浅的黄昏重叠———那时她教我系第一捆稻草绳,我总也学不会漂亮的蝴蝶结。而今穿梭在摊位间的风知道,所有笨拙的成长,终会在时光里舒展为成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