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辅导员如何指导学生二次备战考研

2025-04-24     浏览(58)     (0)

本文针对考研失利学生提供精准指导,通过分析案例和问题,给出二次备考的建议,包括分析报录比、找出差距、降低目标、提高上岸率等措施,辅导员要全程跟踪指导,做好学生的心理护航。


材化学院 阿里木江

如何精准指导考研失利的学生二次备考,提高成功率,是我们一线辅导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就如何指导学生二次备考谈谈我的理解和认识。

 

【案例采撷】

小张是我带的2019级学生,初次跨校跨专业报考某高校航天工程专业,初试未过院校分数线,并放弃调剂其他高校机会。后再次报考该校,因在家复习学习氛围不足、自控力不够等多种因素未能如期参加考试。第三次考研最终一志愿录取我院,但与同届其他同学相比,耽误两年时间。

 

【案例分析】

结合小张的失利,辅导员在指导学生二次备考的时候,需要和学生一起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考研?是为了更好的学术研究还是害怕就业?

(二)考研的目的是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一边就业一边备考是否可行?降低目标,增大上岸成功率,在硕士期间努力提升学术水平,再找机会攻读博士是否可行?

(三)是否有足够强的毅力和信心坚持下去?失去校园浓厚学习氛围、失去研友支持监督陪伴,面对至少一年的待业复习成本,若失败则面临校招机会流失,同时还要面对家庭期待、同龄人对比可能带来的价值感失衡,是否还具备自控能力、抗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坚持到最后?

(四)是否做好失败准备,如果失败,是找工作还是继续备考?

 

【精准指导】

当学生们按照上述四问一一对答如流,依旧坚持二次备考,辅导员就要进行精准指导。

一)看国家报录比,把握政策风向

 年份

 报名人数

(万人)

 招生人数

(万人)

报录比 

 2025

 388

 87.74

 4.42:1

 2024

 438

 85.75

 4.34:1

 2023

 474

 76.21

 6.23:1

 2022

 400

 110.7

 3.61:1

 2021

 377

 111.4

3.38:1 

 2020

 341

 110.55

 3.08:1

2023年报录比达到峰值6.23:1(部分专业如金融高达20:1),而2025年虽因报考人数下降降至4.42:1,但热门院校及专业(如计算机、法学)仍维持高竞争水平,从国家整体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来看,我们辅导员要告诉学生,居高不下的考研报录比意味着60%的学生将会落榜。

(二)分析成绩,找出真实差距

看完国家整体报录比外,学生对于二次考研报名会持谨慎态度。这时我们辅导员要带着学生分析与目标高校相关专业的差距,特别是总分差距和小分差距。数学和英语两门公共基础课程的分数距离国家线有较大差距的学生,一定要提醒他们二次考研降低报考目标,否则成功率会非常低。

(三)看上岸率,认清形势

仅从学院数据来看,2023届二次考研上岸率不足20%,2024届二次考研一志愿进入复试的不到15%。再看全校整体数据,近三年我校学生二次考研上岸率也不到30%。所以从这个角度,指导学生时,我们辅导员一定要手把手帮助学生选择好二次考研学校、方向,避免盲目、较劲。

(四)审视自我,做好风险预估

案例中的小张,他后悔当时放弃调剂其他大学的机会。所以对于已经过了国家线且在纠结复考和调剂的学生,辅导员一定要积极动员学生调剂,不要轻易丢掉这次机会。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研究院所的调剂通知,对于学生们来说,调剂到研究院所既可以继续学术上的深造,又可以与在相关对口企业的合作中增长实践才干。

 

【案例思考】

(一)各学院辅导员可以建立本科生历年考研数据库,用数据说话,从而精准指导本科生报考研究生,提升学生考研成功率。

(二)考研是系统工程,学生在校考研期间容易出现焦虑、不安、中途放弃等情况,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护航,可以全程跟踪指导,做好服务保障,定期通过深入寝室面谈,或者利用微信、QQ及时沟通加以鼓励,及时化解学生焦虑、坚定信心。

(三)对于二次备考学生,辅导员要做到“三关”,即关心学生报名、关怀学生复习、关注学生结果。辅导员虽不能代学生航行,但要始终照亮学生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