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竹,国际教育学院 SQA 项目 2018 级国际理财专业学生。 在校期间,曾获评“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SQA 项目中国学生大使” 等诸多荣誉称号;赴英深造期间, 搭建起中外青年交流桥梁, 获评英国赫尔大学“国际学生大使”。 2023 年 6 月, 她受英国民政委员会主席邀请,作为唯一一个中国籍发言人,在英国国会发表演讲;同年12 月,其主导的创业项目经过层层遴选,从来自 36 个国家和地区的 537 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第十八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 展现出中国新生代创新者的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
她说,要让“理想主义之花在现实的土壤绽放”,如今这株以躬身实践的汗水浇灌、知行合一信念滋养的梦想之花,已在国际舞台上抽枝展叶,向世界传递着中国青年的智慧馨香。
热土砺初心 蓄力助远航
2018 年秋天, 李雨竹怀揣着留学之梦踏入武汉理工大学的校园,开启了在马房山的求学时光。 当被问起选择本校的原因时,李雨竹的声音中带着骄傲:“是学校多元化、国际化的学习环境深深吸引了我。 ”这方兼容并蓄的育人沃土让初来乍到的李雨竹倍感亲切, 她随即沉浸在孜孜不倦的日常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之中,“大学校园生活使我拥有充足的机会和四海八方的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这是我迈向寻梦之路的全新起点。 ”
不久后, 李雨竹发现学院不仅高度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还特别注重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拓宽国际视野。她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将学习核心聚焦于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上。 她明白,只有提升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留学生涯中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为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在保证学业成绩、忙于学生工作之余,朝气蓬勃的李雨竹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加入院学生会、院马研会以及艺术团等学生组织,参加各类课外活动。 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期间,她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以热忱诚恳、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 她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动员留学生群体参与运动会。 这一温情举动不仅为校运会的赛场注入了多元文化碰撞的活力与激情, 更通过赛事共建搭建起情感联结的桥梁,让异国学子在竞技互动中感受到家一般的归属感。
李雨竹不断探索热爱与不被定义的可能, 在各方面锻炼自己,提升策划组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她相信这些能力在不远的未来,都会得以运用。
异域求学路 唱响中国音
李雨竹始终怀着一颗坚定的心, 希望将中国声音传播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她的故事,每一篇都浸透着对祖国深沉的爱。
初到英国, 李雨竹便深刻体会到这里与国内学习环境的不同。 相较于传授,老师更多的是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她总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查阅文献、完成项目式作业。 “在这里,学习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老师是引路人,而真正的成长要靠自己一步步去实现。 ”这种转变,对她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她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并快速成长,同时,多元文化的碰撞也让她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留学之路并非总是铺满鲜花, 生活中的琐碎与波折不断地考验她,如需要用英语为租房还价、遭遇偷窃独自前往警署报案等,都给李雨竹带来了不小困难,甚至为了节省海外昂贵的人工费,她经常亲自尝试修理马桶、房屋。 这些经历虽然艰辛,却也让她更加坚韧、更加独立。
生活的琐碎没有阻碍她前进的步伐, 在油盐酱醋中淬炼出的韧劲,让李雨竹更坚定自信地走上世界舞台。 她深知,文化的传播不仅仅依赖于语言的表达, 更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和身体力行。 2022 年 7 月,李雨竹身着旗袍,惊艳亮相,以最美的中式姿态出现在霍华德城堡的纪录片中; 同年 12月,她身穿明朝马面裙,携带书法作品,受邀前往赫尔市政府,与市长共进晚宴,将特别的中式礼物赠送给市长,讲述笔墨背后的故事……每一次亮相,都是她对中华文化的深情告白;每一声发言,都是她对祖国形象的骄傲展示。
在英国国会的舞台上,作为唯一中国籍留学生发言人,她的声音坚定而自信,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立体、现代的中国。 她说道:“我深知在这样的大场合下,我是没有姓名的。 我的一言一行在他国人眼中,都将被放大成“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所以,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在国际社交场合展现自我、弘扬中华文化的机会。 ”每个交流与分享的机会,她都十分珍惜,她相信, 通过自己点点滴滴的真诚分享, 能让祖国被更多人所看见、了解、认可。
创新扬非遗 点亮满天星
李雨竹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留学不仅是个人的成长之旅,更是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真正的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国家,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 更重要的是要用当代人听得懂的方式讲述文化故事。 ”于是,她将目光投向非遗传承,试图通过现代设计与数字技术,让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焕发新生,让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碰撞出新的火花。
李雨竹的创业之路起始于 2020 年,她接手南昌雨竹轩画廊,并开始深耕于美术类非遗研究,开创了非遗科普课,也在相关活动中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热爱中华文化的伙伴。 李雨竹将创新创业项目聚焦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现代设计和数字化手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使其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她希望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为其找到更符合现代需求的表达方式。 于是,几经波折后,她与伙伴们在 2023 年发起了“满天星”项目———一个专注于非遗研学的在线旅游平台。
“满天星”项目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烟火与流星,寓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三片火焰代表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三大使命,而五星红旗与港澳台三地则寓意着三地同胞共享中华非遗,共同肩负使命。 平台以筛选并整合优质非遗项目课程研学旅行信息为主, 旨在联结中国两岸三地高校学生及其他社会组织资源, 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对外传播媒介,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我希望借此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从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之中。 ”
从接手南昌雨竹轩画廊,到创办“满天星”,李雨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该项目也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绩。 除了为画廊不断贡献可观的收入之外,当时年仅 22 岁的李雨竹也作为最年轻的创始人,荣获第十八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
谈及创业感悟时, 李雨竹眼中闪烁着温柔而坚定的光:“坚持热爱,水到渠成。 ”这份热爱,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深情厚谊。 文化传承就像种子,只要用心浇灌,走到哪里都能开出美丽的花。 李雨竹用智慧和汗水在海外书写着自己的精彩篇章, 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她也用自身行动印证着,守护传统不必背负沉重的使命,只需在日常生活里多一分专注,在每场文化交流中多一次真诚分享。 无论多少,也无关大小,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和传播中华文化。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当千千万万这样的瞬间在五洲四海闪烁,便能织就文化传承最生动的图景。
(学生记者:何静茹、 穆凯代斯·依不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