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报》

师生“小事”里的大学温度

2025-04-15     浏览(853)     (0)

开学一个多月以来,南农校园内发生了许多“新发现”。其中,一台特殊的冰箱、一台崭新的电脑和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都在讲述着“以师生为中心”的育人故事。这些“小事”不仅解决了师生们的急难愁盼,也展现了南农校园的温度。






开学一个多月来,小秾有三项“新发现”!漫步在南农校园,小秾邂逅了

一台特殊的冰箱、一台崭新的电脑、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它们都有什么故事?跟我来看——

当春日暖风拂过,在南农校园,三件再平常不过的物品——一台冰箱、一台电脑和一份早餐,正在悄然讲述着“以师生为中心”的育人故事。 从宿舍楼到实验室,从食堂窗口到月季花墙……校园里,“日常小事” 里涌动着的温情,如春雨浸润校园每个角落,写下了立德树人的生动故事。

01一台特殊的冰箱:4℃的悉心守护

在滨江校区诚苑 3 舍,宿管阿姨王梅每天早晨都会打开一台特殊的冰箱。 输入密码,开锁,打开冷藏室,里面整齐存放着中药制剂、益生菌等药品,而冰箱的设定温度始终恒定在 4℃。

这台干净整洁的银白色冰箱, 是王梅的工作 “新伙伴”,每天细致地检查、清洁和定期维护,成了让她牵挂的工作任务。

“就说中药吧,以前没有冰箱只能每天出去代煎,费时费力。 现在宿舍楼下就能冷藏保存,值班室还有微波炉可以加热,孩子们可以随时取用。 ”王梅的登记簿上,一行行记录着 10 多名学生的用药信息, 更细心标注了 “避光保存”“不可倒置”等注意事项。

住在诚苑 3 舍的姑娘小艺(化名)是过敏体质,每到春天, 花粉尘螨成了她的烦心事。 “我在校医院开了中药调理,但煎药后的冷藏保存是个难题。 ”小艺说,“现在楼下就有冰箱,确实帮了大忙。 ”

在物业服务中心主任王聪看来,这些“大忙”,都是后勤服务师生的“点滴日常”。 “这样的冰箱我们已安装了 12台,分别放置在各校区学生公寓的物业值班室,以照顾到大家存放药品的特殊需求。 ”王聪介绍,“希望同学们在专注学业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

“健康无小事,物业工作人员将通过定期维护、温度监测等细节把控,确保药品储存安全。 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倾听大家的需求,以更精细化的服务护航学生成长。 ”

02一台崭新的电脑:马老师有本“经济账”

最近,对于农学院应用植物基因组团队研究生侯朵朵和她的师兄师姐们来说,从卫岗“搬家”到到滨江校区,不仅入驻了宽敞明亮的新实验室,更喜提一批高配置电脑。每台 2 万元,团队学生人手一台。 如此高配置的电脑是否值得?团队负责人、农学院马正强教授,有自己的一本“经济账”。

“小麦前沿研究的相关数据处理, 对计算机的算力性能有要求。给团队每个研究生配置一台好用、耐用的电脑,值得。 ”

马正强介绍自己,是“农民的孩子,从小就‘会过日子’。 ”团队师生眼中的马老师,日常生活中也是“能省则省”。 小到一个垃圾袋,必须装满了才换新,但对实验室的科研条件改善、对团队学生的补助和奖励,他却是“真舍得”。 用马老师自己的话说,“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把学生放在心上, 为每一名学生尽可能提供好的科研条件,这些钱“花得值”。

在应用植物基因组研究团队, 类似这样为学生的考虑还有很多。对于团队研究生,一方面在经济上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学业上给予激励。 据了解,实验室内部设立了“励志奖”,每年评选 2-4 名科研突出的同学给予奖励。 同时,每年选派 4 名以上研究生参加国家级或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直接接触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拓宽视野。对于延期毕业的同学,实验室也提供租房补贴,解决住宿“后顾之忧”,确保学生能够全心投入课题研究。

“应用科学必须着眼解决产业问题。 科研成果产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尤其对于农业研究来说,更需要长期专注的投入。 ”马正强说。 实验室尽可能为青年师生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和条件,正是为了鼓励大家更加专注、高效地开展研究。

20 多年来执着攻关、亮剑小麦赤霉病世界难题,马正强带着团队,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未来,还要沿着这条路坚定走下去。

03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早起困难户”的进化史

早上 7 点,走进卫岗校区一食堂,白茫茫的蒸汽中,萦绕着面点的淡淡甜香。 “一分钱” 爱心早餐窗口前人头攒动,已经排起长长的队伍。

这是学生工作处、后勤保障处联合推出的“一分钱早餐”活动再次上线。开学第一周,每天早上 7 点开始,卫岗、滨江、浦口校区同步供应,每天 460 份,共计 3220 份。大肉包、红枣糕、南瓜粥、水煮蛋、牛奶……三校区共推出六款套餐,供早起学子任意选择。 早在 2024 年 12 月,“一分钱早餐”就曾供应一个月,为早起追梦、复习备考的学子们加油鼓劲,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

“嘀———”屏幕显示扣费 0.01 元。 公共管理学院大四年级的小靳同学,捧着满满的餐盘,感慨自己“从冬天吃到了春天”。 起床时间从 8 点到 7 点再到 6 点, 见证了他的“生物钟进化史”。在这个冬春之季,打卡食堂“一分钱早餐”,成为校园里最“有范儿”的事。小红书上,南农大二学生、网友“锌 aaac”开心晒出自己的“一分钱早餐”,她在 24 天内打卡了 12 次。 微信网友“不听说唱”在官微留言区宣布“最爱满嘴流油的大肉包”,也坦言“一开始真的起不来! ”

“但是因为‘一分钱早餐’,我在食堂结识了许多奋战考研的学长学姐。 后来,学长学姐考完试了,我也和寝室同学比赛谁起得早,然后一起去吃一分钱早餐、一起去早读。 ”

“用‘一分钱’,与同学们做一份关于奋斗的‘晨间约定’。这项品牌活动,我们已持续开展了 3 年。”学生工作处处长熊富强介绍。

“一分钱” 就像一根细线, 串起了食堂后厨四点的灶火、学生七点的暖心早餐、清晨校园的书声朗朗。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的服务, 引导大家形成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 培养勤奋向学的优良品格。 ‘一分钱早餐’虽小,却承载着南农勤勉奋斗精神的传承,对学生的真挚关怀与期许。 ”熊富强说。当第一缕晨曦照亮南农校园,宿管阿姨王梅将冰箱内的药剂整理得井井有条,研究生侯朵朵启动电脑,开始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材料的数据分析, 而食堂一楼的窗口,正飘出爱心早餐的甜香。

如何把惠民生、暖人心的工作,做到心坎上? 一所大学的温度,或许就藏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的一件件“小事”里。

你我或许能记得,开学期间恰逢地铁故障,“一站式”接驳校车连接起了大家的跨江返校路;考研期间,卫岗校区布置的85 间爱心宿舍,300 余个床位助力学子“研”途逐梦……

当南农版“大众点评”正在倾听师生对膳食服务的意见建议,当朴苑食堂端出的“生日面”模糊了离家学子的泪光,当“周末文化广场”悦动的音符,奏出青春的交响,学校“把师生放在心里”,教师“把学生放在心里”,每一位南农人都在共同书写这方校园里,最温情的方程式。

又至春暖花开,滨江校区篮球场外,后勤保障处、园艺学院联合打造的 300 米月季花墙正待抽枝。那些被细心浇灌的温情、被郑重对待的“小事”,正在南农绽放成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党委宣传部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