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自 2011 年建院以来,以“医理工结合,促进医学发展”的现代信息学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为重点,致力于培养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迎接新技术挑战的交叉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医疗健康领域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我们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将大会精神转化为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校党委书记祝木伟在解读大会报告时指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根本保证。我们学院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做好党建工作,以高水平党建带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是我院一直在做的工作。我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建工作引领,持续推进党组织“强基创优”,利用新技术进一步完善“6D-VR”实境课堂,争创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1—2 个,培育校级样板党支部 1—2 个。围绕中心抓党建,将党建工作与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高水平党建带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二、 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切实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正顺应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求。为抓住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机遇,我们以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为契机,全面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提出了“聚焦新发展,争当主力军”的新要求。我们重点布局产教融合,力争获批产教融合课程 1—2 门、江苏省产业学院 1 个 ;力争获得省级教改课题 3—5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2—3 项 ;建设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8—10 门 ;注重“三全育人”,力争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2—4 门。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院走“医理工结合”之路,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学院 2025 年力争组建 3—4 个研究方向明确、竞争力较强的学术团队 ;力争培养 2—3 名学科带头人成为在国内同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力争培养 4—6 名学科带头人成为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 ;力争博士教师比例达到 80% 以上,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究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35% 以上。
持续加强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学院将以“新工科”“新医科”建设为契机,提高学院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在五年之内,力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0 项、省部级课题 8—10 项 ;参与建设国家健康医疗数据示范城市 ;与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横向课题经费不低于 600 万 ;授权一类知识产权数量翻倍 ;继续建设江苏省定制化医疗器械 3D 打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和江苏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工程研究中心 ;医学信息终身教育平台被不少于 10 个城市的政府部门推广使用,医学信息终身教育平台实名制接入不低于 3000 家医院信息部门。
加快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学院将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互联网 +”“挑战杯”等竞赛为依托,以创客空间和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争每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4 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5—10 项、B 类以上国家级竞赛奖项 5—8 项、省级竞赛奖项 15—20 项。
三、 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学院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筑牢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胸怀大局着眼大事、坚持敢于担当不畏难事、坚持凝心聚力协作成事、坚持注重细节做好小事、坚持严守纪律廉洁干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忠诚履职尽责,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四、 打造大美徐医,形成学院和谐发展态势
切实落实“以师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强化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促进学生进步、促进教师发展,形成和谐共生、协同创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学院发展态势,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造大美徐医。(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胡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