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陕西师范大学 - 《陕西师大报》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未来

作者: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  姚若侠    
2025-03-31     浏览(9)     (0)

计算机科学学院将聚焦“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构建数字化转型矩阵,打造AI教育“师大方案”。实施六大工程,包括学科筑基、人才引育、科研突破、国际拓展、环境建设、产教融合等,以推进AI赋能改革发展。

2025年,是计算机科学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年。学院将聚焦“人工智能+教育”主要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发展总体思路,制定学院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构建“学科-人才-科研-国际-环境-产业”六位一体的数字化转型矩阵,形成“理论突破-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赋能体系,积极打造AI教育“师大方案”。

以AI为翼,重构教育新生态。面对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浪潮,计算机科学学院将以“人工智能赋能改革发展年”学校相关部署为契机,紧扣“AI+教育”发展主线,着力推进三大战略转型。一是构建“AI+X”交叉学科体系,整合优势资源,组建人工智能教育科研创新团队。二是创新“数智素养”师范育人模式,在师范生培养中系统植入AI通识课程矩阵,培育学科素养与智能教育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师资。三是打造有组织科研体系,通过院内“揭榜挂帅”专项基金,重点培育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骨干,分类构建大模型教育应用研发支撑平台。

智启西部,打造AI教育新高地。学科建设方面,形成覆盖智能教育创新应用、智能教育政策与治理、智能教育技术创新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体系。人才培养方面,着力建设3-5个“AI+学科”微专业,实现师范生AI通识课程全覆盖,设置人工智能导论、深度学习与大模型、智能系统设计与应用等基础课程模块,结合AI+数学、AI+物理、AI+地理、AI+生物等融合课程,以打造“AI+学科”微专业为切入点,构建跨学科培养体系,探索AI赋能教师教育特色路径,筑牢学校教师教育办学优势,打造西部AI教育课程标杆。实施“研究生攀登计划”,设立AI创新奖学金,支持学生参与CCF竞赛、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等国际赛事,依托“领先级华为ICT学院”,探索“学术导师+实践导师”双轨指导机制。科研创新方面,进一步落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以“揭榜挂帅”方式对相关研究方向的骨干教师予以支持,以院级人才立项方式对青年教师予以支持。社会服务(产教融合)方面,学院将与华为共建“AI+教育”联合创新中心,计划培育1个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六大引擎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学科筑基工程。以现有计算机科学学院人工智能方向教师队伍为主体,灵活吸纳相关学院及企业人工智能领域教学科研人员,组建人工智能教育科研大团队。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实现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建立教师企业研修制度,选派20名左右骨干教师赴头部企业参与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研发。实施科研突破工程。设立“揭榜挂帅”专项基金:对获批国家级项目的教师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实施国际拓展工程。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达成“3+1”双学位合作培养协议,共建“AI伦理与教育治理”联合实验室,年派30+优秀师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实施环境建设工程。扩建人工智能实验室,新增400T存储集群,部署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建设AI教学科研云平台,为人工智能赋能学校综合改革提供算力支撑。实施产教融合工程。以领先级华为ICT学院为重要桥梁,推进产教融合与协同人才培养深度发展。成立2个本科生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坚实桥梁。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技术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同时,双方将共建教师实践基地,鼓励学院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趋势,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入AI教育教学场景,让师范生在实践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未来教育教学能力。共同开发AI教育应用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如何以AI赋能教育,探索智能化教学新模式。计算机科学学院将持续探索AI赋能教育的新路径,努力建设西部AI教育高地,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师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