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铸魂赋能,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校准双创坐标
我们始终将双创教育、思政教育置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等重大战略中谋划推进。
党建引领,让党旗飘扬在创新一线。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6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部领衔双创项目;成立“师生党员先锋队”,连续三年扎根蒙阴桃园、济阳曲堤黄瓜等乡村驿站,攻关“细菌性穿孔病”“根结线虫病”等,成为大学生双创课题。
文化浸润,让“三农”情怀薪火相传。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将思政课开在了田间地头,涵育“爱农情”;在岱岳区马庄镇教学基地开展玉米南方锈病防治实践,在万豪集团、泰山林区开展农药研发、病虫害生态治理调研,构建“浸润式培养模式”,锤炼“强农才”。
基地护航,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开放学院实验室用于学生双创项目实验;将学院双创基地建设在站园,进门实验室,出门试验田,在大学生创客中心中锻造“既能拿试管、又能扛锄头”的创新农科人才。
坚持“四维驱动”双创模式,
在产学研用一体中培育时代新人
紧扣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需求,将双创教育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
融合“三导师”课程筑基,打造产教融合课程。学院将企业技术标准、真实案例创新引入核心专业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近三年,课程覆盖学生超800人次。
深化“三载体”平台托举,构建产教支撑体系。整合实验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室、企业研发实验室等资源,搭建“田间课堂+企业车间+科研平台”立体化实践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专业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用好“三抓手”赛事淬炼,助推拔尖人才培养。以职规赛事为抓手,明确培养目标;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夯实专业基本功;以双创竞赛为抓手,驱动创新能力进阶。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建。
完善“三激励”评价反哺,护航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学分-荣誉-奖金”激励闭环,形成“创新有动力、成果有回报、成长有支撑”的全链条激励机制。近三年,学生置换双创学分300余人次,获得各类双创奖金200余万元,获评“年度人物”等荣誉600人次。
坚持“校企共生”深度融合,
在破解产业痛点中取得丰硕成果
近两年,学院以“揭榜挂帅”机制驱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生态,聚焦破解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助推拔尖人才培养。下面我将以2024年产业赛道金奖项目为例,介绍一下的具体做法:
在政策导向与产业需求双轮驱动中寻找资源。系统梳理近五年产学研合作企业资源,重点对接合作企业中行业领军单位,定向宣贯赛题要求、举办校企需求对接会,精准捕捉企业技术瓶颈,协助他们积极申报产业命题。学院累计推动12家龙头企业发布产业命题,为后续成果产出奠定坚实基础。
在技术攻关与命题答题同频共振中培育项目。瞄准“金奖基因”项目,从“创意探索”向“创新解决”战略转型。学院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为目标,精准对接命题企业的真实需求,构建 “命题发布-技术攻关-成果交付”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推动教学科研育人从论文导向向问题导向升级。积极推进学校研究生项目制培养、毕业生论文产区答辩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实现 “企业命题-师生解题-产业验题”的无缝衔接。
2024年,植此一剂团队积极响应“高效低毒农药制剂开发”命题需求,深入先达农化企业产线调研200余次,联合攻克缓释载体稳定性等3项 “卡脖子”难题,实现科研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最终问鼎产业命题赛道全国金奖,实现了主赛道“金奖基因”项目到产业赛道金奖项目的华丽蜕变。
近几年,学院双创育人成果丰硕。2016年,国赛银奖《林下松茸》项目负责人聂阳毕业后带领团队创立了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广珍稀菌类660多公顷,产值超过两亿元;2022年《以螨治虫》红旅赛道金奖项目破解毒韭菜难题惠及千万农户;2023年研究生主赛道金奖项目《智剂卫植》团队积极推进农药使用的减量增效;2024年本科生主赛道金奖项目《逆陈纳新》逆向思维开启纳米新农药实践探索,产业命题赛道金奖项目《植此一剂》成功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三年四项金奖两项突破,三年四个赛道金奖的大满贯。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党委“顶格推进”的战略布局、职能部门的 “靶向支持”,更是全院师生“敢闯会创”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学院将为学校冲一流建设贡献更多“植保”力量!培育更多永葆“知农爱农”初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的植保学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输送更多“一懂两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