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科技强国新图景,将“人工智能+”行动列为产业升级核心引擎,我校信息工程学院锚定“AI赋能未来”主航道,坚决扛起“教育强国 创新浙江”的担当使命,加大步伐迈进电子信息领域一流研究型学院。
人工智能技术的指数级发展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
学院不断深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推动其与多源信息融合感知、运动控制、优化决策等关键技术的深度融合,并应用于自动化装备与机器人控制、无人系统感知与控制、工业数据分析、靶标药物研发、脑机接口与医疗机器人、智能电网与新能源、5G/6G移动通信等,以引领前沿的进取姿态、以勇立潮头的探索姿态、以敢为人先的创新姿态,助力学校科研发展驶入快车道。
百花齐放结硕果,千帆竞发启新程。学院保持科研初心,持续凝练科研方向,有组织地开展立地顶天研究。近年来,学院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共计6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等一批成果,承担国家级和重大项目8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项。
勇闯科技发展无人区,学院将持续锚定“人工智能+第一性原理”的创新范式,构建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双向赋能的科研生态。在机器人、离散制造、医疗健康、智能通信等方面实现创新“聚变”,力争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建成标杆性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积极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探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离散制造、医疗健康、智能通信等产业融合的新路径,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闭环。
运动控制器、机器人、高精度定位系统、智能微电网……学院越来越多的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培育了一批团队化公司:
他们攻克了非结构环境下高效实时轨迹规划、时变负载下的柔顺速度控制、复杂工况下高精度多轴协同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自主研制全国产化控制器,年出货量超6万台;
自主研发了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成为杭州“六小龙”云深处科技的供应商;助力白马湖实验室和浙江天新智成功研制散货码头无人化作业装备,应用于嘉兴、泰州等众多电厂,实现了卸船机国产装备的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突破;
攻克了磁控胶囊内窥镜系统控制以及医院移动物流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助力浙江爱达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磁控胶囊辅助诊断系统以及医院智能物流系统的研发;
助力宁波北仑建成国内首个集电磁暂态级建模与精细化时序生产模拟规划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配网示范工程;
学院有关团队研制的AGV物流机器人、工业物联网关键部件、弱视智能眼镜等都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学院当前在金华、湖州等建有地方研究院2家以及西湖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辐射上千家企业,近五年累计科研到款超过3亿。学院获评西湖区高校经济突出贡献单位,西湖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入选创建西湖区新型产学研基地,孵化企业杭州盛星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获评西湖区高校经济标杆项目。
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围绕智能物联卓越培养平台,引导教师、学生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智能物联系统建设提供特色化卓越人才支撑。
学院始终立足区域发展需求,以高水平创新成果赋能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学校与区域发展互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红色引航,铸魂育人。学院以“一心两翼、党员领航”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基础,形成了“党旗引领我成长”、“党建共同体”红盟矩阵等一批“党建+”品牌项目。
大师领衔,固本强基。学院拥有国家级人才11人,浙江省级人才项目获得者18人,洪堡基金获得者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人,学院教师获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2项中国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奖,3项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奖。
优课引领,培基润灵。学院建设省级以上一流课程21门,省级教材立项14项。深度整合人工智能与数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持续融入“人工智能+”,成立人工智能微专业。为学生提供了20余门多专业共用课程,可实现6大专业课程互选。持续推进数智双驱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AI人才。
创新领跑,数智双驱。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新工科建设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着力点,构筑“立体化”实验实践平台,采取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措施,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学院年均指导大学生课外研究项目逾40项,惠及600余名学子参与实践训练,学生科研项目覆盖率高达90%以上,显现出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实践热情。
深化产学共研,激发学生科研竞赛热情。鸿泉智能车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屡创佳绩,2024年更是跻身全国奖牌榜前三。2024年,学生在各学科赛事中获全国一等奖2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省级奖项141项。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澎湃浪潮,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深耕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融合创新,以敢为人先的魄力与久久为功的韧劲,奋力书写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加速实现“1到N”的成果裂变,在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工业互联、智能通信等前沿赛道上,不断孕育技术、催生成果。学院将始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发展痛点,为新征程“工大何为”提供“信息方案”,贡献“信息智慧”。
(信息学院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