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校报》

放弃国外大学终身教职回国

他要做全世界最好的基因细胞药

2025-04-08     浏览(31)     (0)

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教授团队通过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团队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取得多项全球领先的重要突破,申请专利300多项,有望将CAR-T细胞免疫疗法降至10万元以下。 摘要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刘明耀与团队成员在一起 吕安琪/摄

本报记者 符哲琦 3月27日,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杜冰、李大力团队经过8年攻关,联合两家医院临床团队合作开展的“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成果入选。

此前,该成果已获得“2024 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2024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两院院士评选的“2024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24 年医疗界十大临床突破”和科技日报社“2024年国际/国内十大科技新闻”等多项权威评价。Cell(《细胞》)期刊将其评为“2014-2024年十年里程碑论文”、“2024 年度最佳论文”;Nature(《自然》)杂志网站罕见地将这篇 Cell文章推到了首页头条位置;国内外业界领军人物纷纷对这一成果做出高度评价。

每个看得见的高光时刻,背后都是看不见的漫长蓄势。

“与传统疗法相比,我们研发的异体通用型 CAR-T疗法更像‘现货’,患者将花费比原先低 10 倍不止的价格,经过更短的治疗周期,有望治愈包含红斑狼疮在内的自身免疫疾病、白血病在内的肿瘤疾病以及实体瘤等。”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邦耀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刘明耀教授说。

持续攻坚,科研成果最终要用于治病救人

“精准消灭”癌细胞,免去患者化疗的痛苦,CAR-T细胞免疫疗法为癌症治疗打开了新的大门,但 120 万一针的“天价”却让人望而却步。如今,刘明耀教授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将CAR-T细胞免疫疗法降至10万元以下。

正如当年青霉素改变感染性疾病治疗格局一样,或许CAR-T 疗法在不远的将来也能成为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的“抗癌药”。

回望来时路,团队在向科学高峰攀登的途中,留下了一连串闪耀的足迹。

作为原始创新的颠覆者、行业的引领者,团队已在基因编辑和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多项全球领先的重要突破。如构建全新的非病毒定点整合 PD1-CAR-T 细胞,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 B 细胞淋巴瘤,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相关成果 2022 年发表于 Nature 杂志;又如用基因编辑自体造血干细胞,国际上率先治疗 β0/β0重度地中海贫血患者(Nature Medicine);再如在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和肿瘤靶向免疫治疗方面,揭示了多个 GPCR 家族成员调节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研发和系统阐明了多个 GPCR受体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肿瘤免疫治疗打开了新天地。

回国 18 年来,刘明耀带领团队以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健康难题。团队主持多项国家 973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在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等领域持续深入探索。已在 Science、Nature、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 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450 多篇,引用 4 万多次,H-Index 达到 104。他也连续多年被评为高被引学者。团队申请专利 300 多项,授权专利200 余项,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突破性科研成果。

回国“创业”,从无到有建设全新学科领域

团队科研攻坚的故事,要从 2006 年说起。18 年前,已获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终身正教授的刘明耀,受华东师大的邀请,回国从零开始筹建华东师大生命医学研究所。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刘明耀就踏上了留美求学之路。先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德州农工大学、德州大学休斯敦医学院、安德森癌症中心求学、任教。多年的留美经历,让刘明耀深知在生物医学领域国内外的显著差距。“回国发展生物医学,是我一直深藏心底的愿望。2006 年前后,华东师大优化学科布局,多次向我伸出橄榄枝。”刘明耀说。

当时中国生命医学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落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发表论文并非易事。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以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传统学科为主,要建成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难度可想而知。刘明耀“招兵买马”,开始了回国后的第一次“创业”。

刘明耀的目标很明确,一是建设学科,把华东师大生命医学有关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相关学科发展起来;二是搭建平台,把国际上最新、最前沿的科研理念、技术带到国内。而事业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引才育才搭建人才梯队。

18 年来,刘明耀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立足科研实践,在科技创新主战场上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及技术人才。目前,已有 6 位国家杰青、10 余位国家优青从团队中涌现。(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