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祁承山)2025年以来,采油二厂以“注够水、注好水”为指导,以井网完善提水驱、流场调整提波及、攻欠增注提能量“三箭齐发”,完成42口井,新增受益井16口,治理受益井组产量208.1吨,增加注水能力610立方米,增加水驱储量43.5万吨,累计增油925吨,控递减增油1486吨。
综合治理激活“沉睡油藏”。面对歧南9X1断块“高含水、低产油”的问题,该厂技术部门进行综合治理,该区块日产油从治理前的7.26吨升至24.5吨,综合含水率从96.2%降至82.3%,焕发“老区新活力”。歧南L1井日产液从8.6立方米上升到10立方米,含水下降10个百分点,日产油6.4吨上升到8.6吨;歧南7-18井液面从1908米回升到1685米,日产液从7.3立方米上升到10.77立方米,日产油6.42吨上升到9.59吨,井组注采比1.8,呈现出“注得进、采得出”的良性循环。
靶向攻坚破解“注水梗阻”。针对注水压力高、近井地带污染井、储层物性差等问题,实施“一井一策”方案,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解堵增注井5口,治理受益井产量35.1吨,增加注水能力314立方米,注入压力平均下降0.1兆帕,受益井组动液面平均回升85米,供液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日纯增油2.4吨,控递减增油230吨。庄15-35井进系统后,通过提液,实现增油9.64吨,注采比由0.39提升到1.08。
动态优化锻造“智慧水驱”。建立“实时监测—动态分析—迭代优化”闭环管理体系,歧56-5井首轮聚合物微球调剖遇阻后,该厂技术团队开展“复盘会诊”,优化体膨颗粒+交联聚合物凝胶调剖配方,仅用30余天完成工艺升级,调剖压力从6.9兆帕上升至16.43兆帕,成功封堵高渗通道。同时,通过动态比对监测数据优化注水策略,形成“动态调控—效果验证”的智能决策链,同步增强区块开发效率与措施效益,为油田持续控递减、稳产增效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