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大港石油报 - 大港石油报

“拆墙破界”塑生态 集智攻坚展锋芒

石油工程研究院“三向发力”支撑油田二次创业

2025-04-18     浏览(213)     (0)

■通讯员  闫阳  李梦同

当前,油田公司正处于奋进二次创业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石油工程研究院锚定“一部两中心”职责定位,坚持以“技术立院”,通过构建协同创新体系、锻造核心关键技术、激活价值创造动能三向发力,为油田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释放资源聚合效应

面对单兵作战难破局、专业壁垒阻创新的现实困境,该院以“拆墙破界”思维重塑科研生态。

针对10个建设单位,主动打破各自为战传统模式,组建由中层级专家领衔、多层级技术骨干联动的集团作战团队。通过建立“问题共诊、方案共商、成果共享”协同机制,实现钻井工程、压裂改造、油藏开发等专业的深度融合。

以新华油田为例,该油田储层埋深大、岩性复杂等技术难点,该院创新采用“钻井施工参数优化+岩石力学建模+个性化压裂”的集成攻关模式,成功将砂液比提升至9.3%,新华2井实现日产油50.4立方米的突破,累计产量突破1746立方米,有力支撑新华油田效益开发。

锻造核心关键技术

培育效益增长动能

聚焦油田公司“1246”发展战略,该院树牢“工程一小步,油藏一大步”理念,围绕钻井提速、高效压裂、大修提效等公司重点示范工程,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方案设计、现场决策和支撑保障水平。

构建“精准导航+立体改造”体系,创新“井眼轨迹+压裂参数联合优化”技术,利用随钻测井数据指导压裂方案优化,通过“岩心实验+测井数据”建立动静态力学参数转换模型,精确计算层间应力,使储层纵向动用程度跃升至95%;在老井治理方面,侧钻与大修结合,研发“开窗侧钻+裸眼扩径+大通径尾管完井+膨胀悬挂”技术组合,破解深层套变井修复难度大、工程风险高,且贴补后套管通径小的难题;针对稠油开发瓶颈,降粘与防砂联动,构建“降流阻+控出砂”稠油提产新模式,形成“降粘防砂一体化”解决方案,破解稠油井近井带出砂与渗流矛盾,使稠油井单井日产量保持在5吨以上,开辟了稠油经济高效开发新路径。

激活价值创造动能

破解储层开发难题

在超低渗储层开发中,该院以技术创效为核心,针对裂缝开启率、支撑效率、渗吸效果三大难题,有针对性的形成了“限流射孔、高效加砂、渗吸协同”三要素匹配的压裂提产稳产技术模式。

基于机械比能差异化聚类优化分段分簇,建立“应力差—簇数—摩阻—孔数—排量”关系图版,实现储层均衡改造,多簇裂缝开启率大于95%;自主研发可视化加砂模拟装置,开发砂堤沉积模拟软件,以“多尺度组合支撑”为核心优化支撑剂粒径组合技术,支撑缝占比提高至80%;研制高效防膨剂,防膨率提高至91.95%、耐水洗能力提高至91.3%,引入新型官能团研发渗吸增产剂,渗吸效率提升至35.8%。在新华油田等超低渗储层采用该技术模式后,单井日增油能力显著提升,真正实现“向技术要效益,用创新降成本”的经营目标。

在支撑油田二次创业的征程中,石油工程研究院正以技术革新为矛,以价值创造为盾,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提质增效,以硬核支撑奋力谱写老油田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