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航校报》

北航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标志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25-04-11     浏览(48)     (0)

北航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自2022年起实体化运行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加强学科交叉建设,探索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学校坚持服务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建设,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促进科学与艺术在文化生态中的深度融合。同时,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创新设立交叉博士专项“揭榜挂帅”选拔招生途径。学校发挥部门联动合力,协同推进学科交叉。

本报讯

近年来,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研究的热度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国际顶尖高校纷纷行动,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等国际一流院校先后成立学科交叉实验室/研究中心。 我国也高度重视学科交叉研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学科交叉建设,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跨学科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北航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自 2022 年起实体化运行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交院”),打破学科间壁垒,营造学科交叉氛围,培育新兴学科增长点,夯实未来学科发展根基。专业限制,积极探索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

战略引领,推进学科交叉建设

“要高起点布局培育前沿、交叉方向,强化交叉创新,既为传统学科注入新动能,也使新的方向成为新优势。”2024年6月,北航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对学科交叉工作做了明确布局。聚焦关键办学指标,《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整版对北航建设发展成果及经验进行专题报道。同年10月,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在《中国高等教育》发文,指出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科专业的交叉和融合,也更加重视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应当组织搭建有利于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交流碰撞的学术平台,倡导交叉文化,打造交叉场景,组织交叉研究,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从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校长王云鹏在《光明日报—教育周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面对科技革命与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入发展,需加强战略引导、制度保障及创新资源统筹,鼓励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建立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完善科研投入体系,探索前沿交叉方向,培育学科增长极,支撑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北航充分发挥部门联动合力,协同推进学科交叉,加快平台规划建设,依托校级平台——国交院,围绕前沿学科交叉方向开展人才引育和交叉研究。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学科交叉组织机制,2024年7月,学校揭牌成立学科交叉评定分委员会,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调整优化培养方案,服务交叉科研及人才培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前沿交叉难题,设立校级学科交叉专项基金,支持前沿交叉科学创新与成果产出;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创新设立交叉博士专项“揭榜挂帅”选拔招生途径,实施跨学科导师组负责制,根据交叉方向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支持以项目制推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

通过搭建学科交叉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北航坚持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创新,鼓励师生积极探索新兴研究方向,并在医工交叉、仿生智能、AI+、复合材料和低碳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平台支撑,营造北航交叉氛围

深刻洞察学科发展趋势、充分营造学科交叉氛围,北航将学科交叉建设视为提升学术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交叉平台,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机构的科研合作。

学校坚持服务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建设,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2024年7月,首届学科交叉中心建设论坛在北航举办,来自50多所高校的200余位教育工作者围绕学科交叉中心建设、高端复合型人才引聘、交叉研究生培养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交叉人才培育实施路径。同年4月,围绕人工智能前沿交叉方向,学校举办以“AI赋能,交叉创新”为主题的唯实论坛·AI交叉论坛,论坛旨在通过聚焦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吸引鼓励更多青年学者开展创新性研究,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为响应国家“聚焦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强化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精神,搭建面向全球学科前沿与交叉的国际化创新交流平台,自2022年10月以来,国交院已成功举办33期柏彦交叉论坛。论坛邀请了包含英、美、德、法等10余个国家、地区的知名学者,学者们围绕空天能源、碳中和、纳米科技、材料化学、奇特强子态、前沿科技与信息、量子科学、仿生科学等交叉学科进行深入探讨。

跨学院的交流合作同样在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与协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力资源部指导下,国交院聚焦智能传感与前沿材料融合、光电子学等前沿交叉方向,创办并成功举办5期“青年学者座谈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有力推动学科交叉实践探索。

2024年8月15日至18日,第二届北京交叉科学大会举行,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聚焦文化遗产领域的前沿挑战和机遇,组织筹备“前沿技术赋能的文化遗产活化创新”主题论坛,旨在促进科学与艺术在文化生态中的深度融合。同年5月,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围绕学科交叉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当前的实践经验,学校提出要打破传统学科专业限制,积极探索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

艺术也能跨界交叉。在北航美育大讲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终身学习实验室主任徐迎庆为师生带来“学科交叉与设计创新”美育主题讲座。徐迎庆结合学科交叉研究的相关工作,深入介绍了学科交叉背景下设计创新的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等,促进设计思维、计算思维、工程思维不断深度融合。

(下转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