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这是清代沈复先生的《童趣》,寥寥数语,便将孩童的天真烂漫、好奇心盛以及那充满奇幻色彩的物外之趣展现得淋漓尽致。童年,宛如一首悠扬的歌谣,是一段满溢着纯真与美好的珍贵岁月。在孩子眼中,世间万物皆可成为亲密无间的玩伴。把夏夜飞舞的蚊虫视作成白鹤,将丛生的野草想象成森林,把忙碌奔波的虫蚁当作猛兽,沉浸在自己构筑的奇妙世界里,尽享悠然之乐。
丰子恺先生曾言:“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单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
回想往昔,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彼时的我们,想象力如脱缰的野马,肆意驰骋。总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挖掘出新奇有趣的灵感,仿佛永远不会无聊。我们总有源源不断的新朋友,总有层出不穷、自娱自乐的小游戏,那份简单纯粹的快乐,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亮,成为记忆深处最璀璨的珍宝。
童心是很纯洁的心,没有污垢,不为名利,难能可贵;童心是很善良的心,没有仇恨,不做恶事,难以保持;童心是很真诚的心,没有虚伪,不说假话,难以做到;童心是很上进的心,没有退缩,不甘落后,这是童心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可以随便定义他人的童心,从理念上我们相信这一点,可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长,人逐渐变得成熟,那颗曾经炽热的童心也难免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冷却。我们步入了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奉行优胜劣汰法则的社会。
在这个鼓吹神童的时代,我的心底不禁泛起一丝悲哀。并非童真亵渎了神圣,而是世俗的功利心玷污了童真的纯粹。孩子们的目光总是直线的,坦率而直接,不懂迂回曲折。也正因这份纯粹,他们能看见被我们成年人遗失在岁月角落的美好。他们的奇思妙想、他们的天真发问,宛如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展现出世界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似穿越时空的温暖光束,足以照亮世间一切美好,消融所有冰冷与灰暗。
如今,遗失的童真正遭受着无形暴力的撕扯,变得支离破碎。孩童的成长,不该被狭隘地定义为小小年纪就考入大学,深谙世俗之法,挥毫千里、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的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般无忧无虑、闲适安然的画面。未来或许荆棘丛生,但只要心中怀揣好奇、充满想象、富有创造力,便有了披荆斩棘的勇气,无畏任何艰难险阻。让我们重拾那份遗失的童真,以澄澈的眼眸、纯粹的心灵,去拥抱生活,守护生命中最本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