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矿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报》

她,不给自己设限!

——记2024年校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外文学院本科生周海宁

作者:金梦佳  马晓玥    
2025-03-15     浏览(88)     (0)

在中国矿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周海宁通过持续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她热爱英语和文学,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模式,积极参与竞赛和社交媒体分享经验,投身社会服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周海宁.jpg


在中国矿业大学,英语学习的“天花板”在哪里?来自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2021-1班的周海宁就通过持续努力,给出了属于她的答案。英语专业四级全国最高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特等奖(最高奖项)、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口译大赛(英语)江苏赛区一等奖……脚踏实地的拼搏和青春无悔的奋斗,周海宁诠释了只要坚持并热爱,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光芒。

从大一时对目标的找寻到如今满载着收获重新起航,周海宁对知识无尽的渴求与对梦想矢志不渝的坚守,是每日不懈的耕耘与执着的探索,亦是对自我的不断挑战与卓越超越。

“高分”源于热爱和专注

根据英语专业四级的考试要求,80分以上即为“优秀”,周海宁考出了93分的全国最好成绩。

在语言学习上,对英语和文学的热爱始终指引着周海宁,她认为“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模式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课堂上,她总是习惯坐在前排,与老师积极互动,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与老师交流。班主任徐子昂说,“我从她的眼神里就能看出来她上课状态和别人很不一样,总是能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并且随时进行思考。”课后,她也全方面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保持每周的听力训练,与搭档进行口语练习和模拟对话,广泛阅读各类英文材料。教室、文科楼,图书馆乃至食堂,都留下过她勤奋学习的足迹。

周海宁乐于将自己摸索出的学习经验分享给身边的同学。作为“力行学子”报告团成员,周海宁2022级英语专业四级备考分享会上介绍,在复习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和高效利用资源,让大家深受鼓舞和启发。她也活跃于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英语学习方法与考试技巧,作为一名小红书学习博主,周海宁分享内容涵盖了专业学习、证书技能、竞赛科研、保研心得等多个方面,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用性参考。在小红书上做分享的过程中,她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人,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与她同行,“我和我的‘保研搭子’们就是在我的一篇帖子下面认识的!”

要做就想要做到最好

周海宁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完美主义的人”,“很多事情我做了我就会想要做到最好”。为了提高口译水平,她坚持不懈地训练,口译笔记练习本累积起来已有十几本之多;当晋级2023年全国口译大赛(英语)江苏赛区比赛后,她放弃了假期,选择进行赛前加强训练,最终获得一等奖。指导老师苗燕也坦言,“她是我近几年见过语言能力最强的学生之一。”

周海宁的竞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一时,她参加“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校园选拔赛未能晋级,这个遗憾让她暗暗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英语辩论能力。到了大二,一年的沉淀让她以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表现在比赛中斩获国家级一等奖,创造了我校学生参赛以来的最佳成绩。如今,她获得了省级以上奖项十余项。

周海宁相信,“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刚开始的迷茫和彷徨在所难免,只要把握好自己的步伐,持之以恒地在每个小目标上付出努力,终能厚积薄发。”

投身社会更大的天地

除了专注学习和参与竞赛,周海宁还积极运用专业所学,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投身于社会服务。

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周海宁与团队共同开发的“Translight”文物翻译应用程序收录了徐州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所有文物的图片及中英文信息,搭建了一个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物珍品的平台,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青春力量。

此外,周海宁还担任了中国矿业大学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联合培养国际MBA项目的译员,为我校经管学院百余位该项目的学员提供了高质量的翻译服务;并且参加了大型会议、活动口译任务十余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我喜欢用‘Tranquility’这个表示‘宁静,安宁’的单词作为自己社交媒体的名称来勉励自己。”正如她名字中的“宁”所寓意的那样,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种心态让她能够从容不迫地奔赴下一段旅程。

(金梦佳 马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