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山东中医药大学报》迎来了创刊4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四十不惑,人如此,报亦如是。
40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报》而言,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两迁社址,三易周期,几经辗转,初心不改。1985年创刊时为月报,四开四版,黑白铅字印刷;1990年起,排版改为激光照排;1998年,获得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国内统一刊号;1999年起,出版周期由月报改为双旬报;2002年起,出版周期由双旬报改为半月报,并获得了广告许可证;2004年起,出版周期由半月报改为周报,并由黑白印刷改为彩色印刷;2016年起,扩版由四开四版改为对开四版并上线电子校报。告别铅与火,经历光与电,拥抱端与屏。从青涩到成熟,从萌芽到繁盛,它记录了学校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传播了山中医的独特魅力。
一万四千余日夜,九百五十余期,文以百万,图累数万,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山东中医药大学报》记录了学校艰苦创业、不断开拓、快速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了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不断展现了学校的亮点、特色和优势;所刊发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高校校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校报、山东省高校校报好新闻一等奖,山东省“五一”文化奖和山东省教育新闻奖;在山东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评选中,连续三届荣获“山东省优秀报纸”称号。40年来,一代代校报人爱岗敬业,辛勤付出,不断进取,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报》走在全省高校校报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山中医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炳烛而行,日积跬步,以至不惑。
不惑,源自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30年来,作为学校党委、行政机关报,《山东中医药大学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确立办报育人宗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全面贯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紧紧国绕学校工作大局,增强“四力”讲好山中医故事,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惑,我们必须清醒地正视《山东中医药大学报》面临的挑战。当前,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发展大趋势。与创办初期相比,校园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人工智能、大数据、VR、5G等技术改变着传统的思维模式,短视频、vlog、直播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而校报由于周期长、版面限制等原因在校园媒体的吸引力争夺战中处于劣势,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山东中医药大学报》必须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基于新闻专业的权威性、办报育人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档案保存与情感传递价值等优势,深化机制改革,通过搭建融媒体平台、构建人才梯队、打造智库,强化深度报道、专刊专版专栏建设,提升“软实力”,打造内容精品。同时,要顺应全媒体时代,推进数字化转型,告别单一纸质载体的束缚,强化互动社交功能,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道路,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回首来路,无谓艰辛;展望前途,何惧迷茫。《山东中医药大学报》将以创刊40周年为契机,以坚定的步伐,在传承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持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璀璨明珠,见证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辉煌瞬间,为师生的成长成才、学校的繁荣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