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月的郑财校园,迎春吐蕊,万象更新。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已经奏响,在学校阔步向前的铿锵步伐中,郑财师生卯足劲头,以奋斗者之姿,扬帆起航。本期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学校的教师群体代表,从他们的教学动态里感受郑财之师深耕课堂、创新超越,以心育人、以爱筑梦的育人情怀和奋斗模样。
教研共赢的驱动者
在会计学院审计教研室,刘涛副教授正在全神贯注地撰写《内部控制学》课程教案,她时而翻阅相关资料,时而皱眉思索。新学期,面对熟稔于心的教学设计,她正思考为课程融入新的案例与项目互动。
“实践是专业教育的灵魂,创新是教学的生命力”。秉持着这样的教学信念,作为审计教研室主任,她带领教研室成员持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以“系统化机制+团队协作”为核心,共建共享教学案例库与项目资源,搭建线上教研互动平台,实时分享前沿动态与教学反思。注重以赛促教、以研带教,鼓励教师参与高水平竞赛指导与社科项目研究,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观摩等机制促进经验传承与能力互补,形成教师团队协同创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促的教研生态,助力审计学、工程审计专业高质量建设。
新学期,文化与传媒学院的于晓娟副教授正在备课 《平面广告设计》。从刚刚召开的中原休闲食品工业设计大赛推进会上回来,她准备将会议上来自行业企业表达的核心需求融入课程设计,以提升课堂的高阶性和学生参与度的有效统一。
致力于探索专创融合、赛学育人的教学改革路径,于晓娟老师先后完成《广告学概论》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建设、《广告学概论》线上课程建设、《广告学概论》专创融合应用型课程建设,多次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并荣获省级以上奖项60余项,总结赛学育人经验,完成省级项目 《传媒类专业赛学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传播战略研究》等项目的鉴定结项。
美育文化的传播者
《戏曲、戏剧鉴赏》课上,在公共艺术教学部教师陈静的示范下,一名学生头戴精美的戏曲头饰,正在学习中国戏曲基本动作,台下的同学们跃跃欲试。
作为一名美育教师,陈静老师努力探索并践行中国传统文化赋能美育教育的新路径。在讲到西方歌剧一节中,她积极发挥专业所长,用实物让学生认识了解乐队中人数最多的乐器———小提琴这门乐器的魅力所在;在中国戏曲一节中,她将中国传统戏曲的戏服、头饰等带入课堂,引领学生直观体验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音乐鉴赏中,她会根据班级学生构成,选择或柔美或豪迈的乐曲感染不同的心灵,真正激发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内在动力。
网络人才的引领者
在华为无线网络实训室,信息工程学院刘远超副教授正在讲授“华为路由交换技术”内容,引领学生理解路由与交换技术原理,通过实操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解决较为复杂的网络工程问题。
作为学校华为ICT学院的管理与运营负责人,刘远超主导华为ICT课程嵌入,结合华为职业认证课程,紧跟技术发展前沿,课程内容随技术发展不断更新,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余时间,针对对ICT技术有兴趣的同学强化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考取华为HCIE认证、参加华为ICT大赛,并带领信工学子先后斩获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决赛二等奖两次、全球总决赛一等奖一次。为鼓励更多学生,刘远超老师利用工作之余考取华为HCIE-CloudComputing、HCIP-R&S认证,成为华为认证高级讲师,成为学生中行走的榜样。
十八载讲台的耕耘者
在信息工程学院邢丹丹副教授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授课现场,同学们正在学习“队列的基本操作”。从概念引入到实践操作,再到对接考研题目,理论与实践有机衔接,知识与技能完美交融。
十八载耕耘守初心。从教十八年来,邢丹丹老师始终秉持在质量保障上下功夫,在教育方法上求创新,在教学内容上创特色,坚决守好教育质量“生命线”。她还积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增强学生们投身专业研究的使命感,鼓励学生把爱国精神转化成为国奉献的实践行动。邢老师坚持学研并进,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包含核心论文4篇,主持和参与项目30余项,其中4项科技厅鉴定项目获“国内领先”水平。曾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系统技能竞赛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在瑜伽选修课上,体育教学部的王艳丽老师正在教授学生学习“龙式”。她带领同学们配合呼吸,在动静转换间感受瑜伽动作带来的舒展与力量,在一呼一吸间达到身心合一。
凭借创新的教学实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王艳丽老师曾获得我校第21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在讲课比赛中,她聚焦新月式与树式两大经典体式,以“解构-内化-生长”为教学脉络,讲授出了一节具有呼吸韵律的智慧课堂。当同学们突破性地后仰触脚、在单腿站立中领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重要性时,“突破内心的恐惧这么快乐”“专注当下”等教学理念润物无声般融于学生的身心体验中,课堂充满欢乐与成功的喜悦。
(李晓培/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