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朋 特约记者谭辉 通讯员左超)截至3月底,油田公司共部署开发井井位119口,提前完成2025年全年产能建设井部署计划,为完成全年油气生产任务,提升油气生产能力争取了主动。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油田率先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决战决胜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生产形势,油田抓住井位部署“牛鼻子”,聚焦重点领域、找准主攻方向,强化运行与投资计划统筹,合力抓好开发井井位部署,以新井的主动助力油气持续稳产上产。
今年以来,油田召开多轮次开发井井位部署论证会,集中讨论研究哈拉哈塘、富满、克深、大北、博孜、克拉2、罗斯、皮山等14个油气田开发井井位部署方案,按照评价与开发一体化部署的思路,对井位目标、实施措施进行再优化,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井位部署工作。2025年,油田原油产能建设井计划实施88口,目前共部署88口;天然气产能建设井计划实施30口,目前共部署31口,实现开发井井位部署质量、速度双提升。
从部署的开发井井位分布来看,具有区域分布广、油气藏类型多、开发难度大等特点,既有富满油田和库车山前等油气富集区,又有罗斯和皮山油气田等新区新领域,6000至8000米的超深层是油气产能提升的主战场,资源潜力巨大。
在井位部署工作中,油田工程技术、开发生产及科研等部门和单位通力协作,以“大兵团”作战模式,深化地质研究、靠实资源潜力、明确技术路线,齐心发掘上产阵地新潜力。工程技术部联合油气工艺研究院完成已部署井位的钻完井工程地质一体化方案优化,从源头控投降本,力求效益最大化。开发事业部与勘探开发研究院紧密协作,做好井位优化排序,分批、分步有序实施,加快新井上钻节奏。
针对不同地质类型,油田坚持“一井一策”制定措施方案。为确保博孜1902井、博孜1905井井位质量和可实施性,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入开展博孜19号构造研究,加强北翼断层识别解释,并参照克深31储层预测方法,加强储层“甜点”预测。在克深31区块3口井的部署中,科研人员充分考虑水侵通道和断裂活动性预测,进一步优化井位位置,将井位部署在储层“甜点”上,增加控制储量,减少后期水侵风险。对满深8-H1井进行靶点和轨迹设计优化,确保钻探最优质储层,实现长期稳产。
为加速已部署新井的实施进程,开发事业部组织成立牙哈储气库专班,加强方案研究,加快钻前工作,并依据第一批井的实施状况,总结随钻跟踪经验做法,精细构造解释,进一步优化轨迹及钻井工序,确保新钻注采井实现提速降本,助力牙哈储气库尽快实现达容达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