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不仅关乎个人品行的养成,更关乎社会风尚的塑造,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他多次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故事,以此倡导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使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在他的书单中,《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深刻展现家庭、家教、家风兴衰变迁的史诗。它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细腻描绘了封建家族的繁华与没落,深刻揭示了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对后代的深远影响。让我们从《红楼梦》中探寻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家庭、家教、家风之道。
家风清正,家族方能兴旺。贾府虽为钟鸣鼎食之族,但不同房支的家风却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子女品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命运走向。以贾政一脉为例,贾政作为封建礼教的坚定维护者,寄望于通过严格的教育使贾宝玉成才,步入仕途。然而,他的家教方式过于严苛,导致贾宝玉内心痛苦,最终对封建科举仕途生出厌倦,甚至反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贾母,她慈爱宽容,以温情和理解影响子孙,使得贾宝玉在她的熏陶下保持率真天性,形成了富有同情心、不拘礼教的性格。由此可见,真正良好的家风既非溺爱纵容,也非严苛压迫,而应是刚柔相济、因材施教,让子女在关爱与规范的平衡中成长。
家风影响个体,更决定家族命运。《红楼梦》中还有一个鲜明的家风代表,那就是探春。她的成长经历是另一种家风影响的生动体现。她虽为庶出之女,母亲赵姨娘愚昧偏狭,行事浅薄,但探春却展现出卓越的见识和管理能力,在贾府衰落前夕力图改革,展现出远超兄弟姐妹的胆识与魄力。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她自幼受贾府整体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独立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正如她自己所言:娘无能,奈何教得儿女来?”可见,良好的家风并不仅仅依赖于父母的直接影响,更根植于整个家族的文化氛围之中,决定着子女的格局与气度。这一点,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理念不谋而合。
《红楼梦》不仅描绘了封建贵族的兴衰,更通过不同人物展现了家风对个体品行的深远影响。如平儿的勤俭持家、李纨的宽厚持重、妙玉的清雅自守,她们虽身处贾府,却依旧坚守自身的道德准则,展现了正直清正的家风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良好的家风不仅能塑造个人品行,更能涵养社会风尚,推动国家长治久安。《红楼梦》中的家风故事,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它告诉我们,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幸福的基石,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撑。让我们在经典中汲取智慧,在新时代践行优良家风,使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共同助力国家繁荣昌盛。
(23电信研 A5王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