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人民的红色教育家

2011-06-27     浏览(558)     (0)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重要大学,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和革命家如吴玉章、成仿吾、郭影秋、艾思奇等在人大扎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和优秀学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1937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陕北公学,到1950年党中央决定创办一所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再到新世纪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要把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70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共产党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在这期间,一批又一批革命家、教育家走进校园、扎根人大,潜心治学、辛勤耕耘,他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杰出代表。

“延安五老”吴玉章

  吴玉章,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教育的开拓者。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自1950年至1966年,吴玉章担任首任校长达17年之久。吴玉章早年在培养革命人才方面贡献卓著,作为上个世纪20年代留法勤工俭学的主要倡导者和支持者,他选送了近两千名留法学生,周恩来、邓小平、王若飞、陈毅、聂荣臻、赵世炎、蔡和森、张申府等留法学生,都成为中国革命的栋梁。1950年,吴玉章参与创办中国人民大学,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中国人民大学确立了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方针,奠定了优良的传统和独特的校风;使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毛泽东曾在吴玉章六十寿辰致祝词,称赞他:“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

 

“妈妈校长”成仿吾

  成仿吾,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革命家、文学家。1928年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并第一次把德文《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1931年秋回国,担任鄂豫皖苏区省委宣传部长兼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和红安中心县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成仿吾受中央委托创办了党的第一所高等学校——陕北公学。在陕北公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后,他担任了华北联大校长,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抗战干部和建国干部。1978年7月至1983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他爱学生如子弟,“成妈妈”、“妈妈校长”的称谓伴随着他一直传颂了半个世纪。1984年成仿吾逝世以后,新华社发布的《成仿吾同志生平》中说:成仿吾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永远进击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艰苦开拓和创造的一生,是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鞠躬尽瘁的一生”。

 

“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郭影秋

  郭影秋,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诗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调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78年人大复校后任党委第二书记兼副校长。新中国成立之初,郭影秋在地方政府做领导工作,1957年主动请求到高等学校工作,周恩来总理曾诙谐地称赞他:“郭影秋不愿当省长,自告奋勇到大学去。”1963年初,周恩来总理拟调郭影秋到国务院做副秘书长。恰在此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急请周总理给他选派一位得力助手,中央经慎重研究后改派郭影秋到人民大学,协助吴玉章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郭影秋的工作得到了学校上下的肯定,全校师生员工交口称赞“影秋同志是德才兼备的好校长”,“不愧是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郭影秋又带病出任党委第二书记兼副校长,协助成仿吾校长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恢复和发展而呕心沥血。从1983年起,郭影秋同志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校长直至病逝。

 

“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

  何干之,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中共党史专家。193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延安大学和华北大学从事教育工作。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和中共党史系奠基人和创立者之一,他为中共党史学科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编写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开创了中共党史研究通史与专史撰写体系,他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发行逾百万册,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他长期担任教学工作,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中共历史研究者。他一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理论创新,为中国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为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的课程和学科建设,为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共党史系的建设和发展不懈奋斗。

  艾思奇,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1925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称他是“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人们称他为“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一生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勇战斗,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并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使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他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积极与各种唯心主义哲学论战,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育了广大青年,培养了包括哲学理论工作者在内的大批革命干部。他所著《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由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哲学教科书。

 

“中共党史学科主要奠基人”何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