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作者:■ 校长 纪宝成    
2011-06-27     浏览(532)     (0)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该校发展历史与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紧密联系,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当前,中国人民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血脉相连,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这所以“中国人民”命名的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典范和缩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兴办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思考、探索和期望。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为1937年创办的陕北公学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陕北公学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亲笔写下了“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办学,被李公朴先生称为“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成立于解放前夕的华北大学,以其非同一般的地位和师资,享有“解放区最高学府”之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培养万千建国干部”,194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这是中国共产党实施新中国建设战略、发展新型高等教育的创举。刘少奇同志1950年10月3日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时强调,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中国第一个办起来的新式的大学……中国将来的许多大学都要学习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立其他的大学。”
   “文革”期间,中国人民大学被迫停办。“文革”结束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中国人民大学恢复办学殚精竭虑。邓小平同志积极主张恢复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八次发表讲话或批示,明确指出,“人民大学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在他的悉心关怀下,1978年7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得以正式恢复。
  新世纪以来,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提出要把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2010年9月9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两次重申“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高度评价了中国人民大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希望把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
  回顾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人民大学被党和国家赋予了崇高的地位,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亲手缔造了中国人民大学;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给予了中国人民大学第二次生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赋予了中国人民大学“与时俱进”的新品质、新灵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中国人民大学在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所大学的发展历史与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有着如此紧密联系,这在我国两千多所普通高校中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民大学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人民大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面旗帜。当前,中国人民大学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光荣历史,重温优良传统,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信心满怀。在这所光荣的大学中学习、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将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奋斗、再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