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学生处处长 李坤: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教育强国建设,将教育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这无疑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指引。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应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每一处细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管理工作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报告中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启发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学生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决策,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提升综合素质。学工队伍将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学生管理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 张永: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围绕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性,提出要“培养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的新人类”,并建议设立人工智能通识课,将AI能力纳入新课标。作为一名高校艺术教育者,我深感当下AI智能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艺术教育带来了多维度的变革契机。在课程体系建设层面,需强化人工智能工具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开设生成式艺术、数据可视化等前沿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智能算法辅助创作的艺术逻辑,同时注重保持传统艺术语言的核心训练,避免技术依赖导致的人文性缺失,着力培养既掌握AI智能网络原理又具备美学判断力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探索技术赋能的艺术教育新范式。
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邢丹丹:全国两会的召开,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讨论。我深感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以下是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一是对教育强国建设的信心更加坚定。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目标,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蓝图,也让我坚定信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要注重质量的提升。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努力将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三是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两会期间,教育公平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郭慧祯:“思民所忧,行民所思”,两会召开期间,代表们畅谈改革良策,共话发展蓝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育部怀进鹏部长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谈到DeepSeek和机器人等科技发明与创造的产生,不仅是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效果,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机遇。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努力探索课堂教育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赋予知识传播新动能,润泽每一个求知的心灵,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智能工程学院教师 翟会丽:两会中,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的发言尤为引人关注,他对于教育、科技以及人才培养的深刻见解,为我未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怀进鹏部长在两会期间强调,要加快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的人才培养。对于我们智能工程学院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人工智能作为新兴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怀进鹏部长指出,要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学科建设,为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为智能工程学院的专任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和技能。
文化与传媒学院辅导员 陆瑶:今年面向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全面布局、加速推进的关键一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教育环境的深刻变革,强化教育强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作用。作为辅导员,我们应始终坚持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扎实开展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工作。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作为学生健康生活的人生导师,我们更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不断探索和实践育人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青马班学员、文化与传媒学院22网媒1班 刘星钰:2024年全国两会激荡着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强音,这一凝聚着科技创新核心要义的战略部署,恰似一盏明灯,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航程标定方向。作为数字原住民,我们这代人见证着科技革命与教育变革的同频共振。参与挑战杯时的算法优化、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智慧农业方案,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颗粒,正通过产教融合的磁场凝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我清醒认识到:当青春脉搏与时代强音共振,当代大学生既要做创新火种的传递者,更要成为点燃科技引擎的先行者。这既是两会精神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民族复兴征程中不可推卸的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