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飞行学院报》

雏鹰振翅当自强

——中飞院航模协会斩获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025-03-31     浏览(55)     (0)

中飞院雏鹰之翼航模协会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称号,并获得新东方奖学金。该协会聚焦无人机系统及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在研项目多,发表论文多篇,实验室设备完善。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举办航空知识普及讲座和航模制作体验活动,为校园航空科技创新热潮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评审结果公布,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雏鹰之翼航模协会科创团体荣获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全国仅100支科创团体获得该荣誉),并获得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推报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共青团中央基层建设部、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举办,由各高校(市州)推荐,通过省级初审及全国评审认定。活动以“自信自强挺膺担当”为主题,旨在树立当代大学生中热爱祖国、品行优良、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榜样。

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逐梦历程,探寻这份荣誉背后的热血与坚持!

 

——“凝特色·创品牌”打造航空特色标杆社团——

 

【航模协会简介】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雏鹰之翼航模协会(以下简称航模协会)成立于2015年6月,由航空电子电气学院无人机系、无人机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骨干教师负责技术指导,德阳市创业实践基地、航空电子电气学院无人系统创新分中心与航模协会按照“一套人员、三块牌子”方式合署办公。

航模协会采用“队社合一”式经营管理体系,其中航模协会属学生社团体系,社员覆盖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日常运行以满足爱好、培养兴趣为主;航模队面向基于航模协会选拔的有志参加科创类项目、科技比赛以及参与日常事务管理的学生,是航模协会的核心成员团队。

2022年,航模协会荣获成都市“百佳社团”、四川省“活力社团”及全国高校百强“活力社团”。为适应建设高水平民航大学的要求,以航模协会为基础,进一步组建由多名博士教师、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生构成多层级科创团体,旨在打造“科创引领、项目驱动、技术为主、兼顾兴趣”的高水平师生科研、创新创业平台。2024年,秉持科创精神,航模协会荣获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称号。

 

——“聚低空·结硕果”凝聚无人机领域创新成果——

 

【科创团体人员】

付贵,博士,无人机系科创团队负责人,德阳市创业实践基地常务副主任、越西中学科学副校长、中飞院航模协会负责人、中飞院民航科普特聘讲师,民航西南地区青年岗位能手、成都市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学校科研成果奖、育人奖及金牌导师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无人机视觉感知与控制、无人机系统集成。发表中文核心以上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授权相关专利6项。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创新创业教研项目3项;指导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38项、省部级奖项82项。

安斯奇,中飞院无人机教研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器适航本硕,四川大学自动化博士,AOPA无人机系统工程师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省气象学会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2019《好设计》创意奖获得者,校级2019、2022科研成果奖获得者。从事无人机动力及其控制设计、无人机系统测控技术、中型无人机总体设计、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究,团队具备工业级无人机设计、研发与试飞能力。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拥有专利和软著10余项,主持和主研多个无人机系统的科研项目、教研和双创项目,科技成果在成都市高新区落地转化。指导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互联网+等省部级以上级别的学生比赛队伍30余组,共获国家级奖项15个,省部级奖项20余个。

杨明,博士,研究方向为红外技术在民航领域的运用,包括红外小目标检测、复合材料缺陷检测及维修、无人机视觉感知等等。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2项。主持/主研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包括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主持四川省通航维修中心重点项目。参加国内外学术报告10余次,发表国际会议论文9篇,做学术报告5次。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3次,省部级奖项10余次。

【科技创新成果】

航模协会科创团体聚焦于无人机系统及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坚持“科创引领,项目驱动”的育人模式,在研无人机领域科研项目10余项,团队发表SCI论文17篇,发明专利25项,自主研发多台无人机与无人车等智能无人系统平台,年均培养专业领域硕士10余人。

此外,科创团队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重要行业盛会,相继亮相2023年无人机装备大会、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等展会,与来自全球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分享创新经验,拓宽国际视野。在交流过程中,科创团队有幸与刘大响院士展开面对面探讨,刘大响院士对团队的科研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在技术创新、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为团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航模协会科创团体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依托现有的良性循环模式,不断攻克科研难题,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我国低空经济和无人机领域的发展注入中飞院方案。

【学科竞赛成果】

近三年来,协会成员不断挑战自我,科创成果不仅在数量上连年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具体而言,航模协会共获得了56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37项省部级奖项。

 

——“聚合力·筑平台”搭建师生共创实验平台——



【航模协会实验室】

航模协会天府校区拥有无人系统创新分中心、飞行器零部件加工实验室、飞行器总装与调试实验室、航空文创与模拟飞行实验室、飞行器成果展示与科普展厅等5间师生共创实验室,目前航模协会广汉校区与德阳市创业实践基地共享4间实验室,分别设置为创业办公区、创业指导区、创业实践区、创业成果展示区。

航模协会具备航模研制的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小型加工机床等设备,实验室目前具有多架可用于实验与教学的固定翼、复合翼无人机、倾转复合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ROS智能小车,并配备有光电吊舱、深度相机、激光雷达、IntelNUC和JetsonXavierNX高性能机载电脑、深度学习工作站等项目研究所需器材。

【“智慧未来”德阳市创业实践基地】

“智慧未来”德阳市创业实践基地位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由航空电子电气学院负责具体运营。面向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机动力控制、航空文创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与转化。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与项目孵化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智慧民航相关创业孵化生态,搭建双创新平台,激发双创新活力,为创新创业发展等添加新动能。

在2024年,学院对申报2023-2024学年教学建设奖、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和育人奖进行了评审,《德阳市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荣获“教学建设奖”二等奖。

 

——“走出去·引进来”开展航空知识科普活动——

 

在2024年度,航模协会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近30场。举办航空知识普及讲座和航模制作体验活动,有效地将航空科学知识传播给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航空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热情。

在2024年“志在蓝天爱在越西”中飞院社会实践团中获得国家级重点团队称号,指导老师付贵受聘为越西中学科学副校长,成员杜鑫文、黄浩然受聘为越西中学科学辅导员,航模协会指导老师付贵老师荣获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优秀指导老师,航模协会黄浩然、何蜀湘获得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航模协会荣获学校2024年度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航模协会冯灿、张智杰荣获学院2024年度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志蓝天·展风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航模协会在学校航空特色活动开展中贡献卓著,通过木手掷滑翔机锦标赛、航模模拟体验与挑战赛等赛事,普及航空知识;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丰富校园航空文化内涵,在校运会开幕式表演中展现航空魅力,还积极开展航空知识科普活动,全方位推动航空特色教育,为校园航空科技创新热潮注入强劲动力。

结 语

这些成就,仅是中飞院雏鹰之翼航模协会逐梦路上的闪耀印记。展望未来,航模协会将以对蓝天的赤诚热爱为翼,在科研创新上持续深耕,突破飞行器技术瓶颈,打造更多成果;在人才培养上不遗余力,为怀揣航空梦的同学提供广阔舞台,助力成长;在社会服务中积极拓展,让航空知识科普走进更多角落,点燃更多青少年的航空热情。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团结拼搏下,航模协会定能不断攀高,创造更多辉煌,如苍鹰般翱翔于更高远的蓝天,续写热血澎湃的奋进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