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首届校园网络文化节启动仪式
2018年校园网络文化节现场
2024年校园博主论坛
摄影作品《百米高空看天大》———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特等奖
《海棠花开》———全国大学生 网络文化节特等奖
校园歌曲《拥抱青春》———全国大学生 网络文化节优秀创作歌手奖
动漫《校园之美:二十四节气》———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当代青年大学生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节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注重践行将网络育人和网络思政深度融入网络文化建设的实践理念,鼓励和引导广大师生参与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培育骨干人才队伍,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网上讲好天大故事、唱响天大声音。
持续发挥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我校校园网络文化节于2016年正式启动,一年一届面向广大师生广泛征集微电影、微视频、摄影、动漫、网文、原创歌曲、音频、公益广告、微课等多类网络文化作品。近年来,校园网络文化节在征集师生作品的量与质上都获得了持续提升。从作品数量和覆盖广度来看,2023年度校园网络文化节征集作品数量已达到了1200余件,自2016年起累计征集作品近万件,激励引导广大师生创作了大量网络文化作品,作品来源覆盖了学校大多数学院,引领各学院师生广泛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从作品质量和获奖情况来看,天大2016年起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累计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6项、优秀奖19项,自2022年起在“天津市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天津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累计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获奖数量在全国和天津市高校中位居前列,传播了优秀天大校园文化。从活动深度和延伸影响力来看,校园网络文化节自开展以来,辐射带动各单位、各学院开展了一批校园网络文化精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细化至单项作品征集领域,也延伸至网络素养提升、网络名人培育等方向,2024年度校园网络文化节发布了“1+X”网络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一个主题征集+X个重点项目,不断推进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的融合创新。如今,校园网络文化节已经成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中最具引领作用的品牌活动。
不断推动网络育人与网络文化建设深入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校园网络文化节的建设工作中,学校注重推动网络育人与网络文化建设深入融合,把握青年师生的身心特点和网络传播规律,关注关心关怀青年实际诉求,持续推出更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传播力感染力强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提升网络育人实效,切实把握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在校园网络文化节开展工作中,学校发布作品征集指南,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导向,引导广大师生创作充满网络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作品。如由学工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共同报送的工作案例《汇聚青年力量讲好党的故事,延续红色血脉传播时代最强音》,获得了“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一等奖,由校团委同学们报送、讲述我校研究生支教团20年支教故事的推文《廿廿不忘,这张227人的合影,我们拍了20年......》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凸显了学校将网络育人和网络思政深度融入网络文化建设的实践理念。
持续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青年师生既是网络文化宣传的工作对象,也是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主体之一。校园网络文化节开展过程中,在不断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提升覆盖广度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网络文化建设骨干人才队伍的培养,使其成为优秀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产出的核心力量。一支队伍是新媒体宣传骨干队伍,以学校、机关部处、学院各官方新媒体矩阵为依托,形成了天津大学新媒体中心、天津大学新青年媒体中心、天外天工作室以及各学院新媒体团队等为代表,由青年教师指导、青年学生主体参与的校院两级新媒体宣传骨干队伍,通过新媒体运营策划持续产出青年师生喜爱的正能量网络文化作品。另一支队伍是网络文化工作室骨干队伍,结合专业特色在校内陆续打造了思政教育、校史文化、动漫创作、网络文化创意设计、校园科普等多类型网络文化工作室,探索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以专业导向产出高质量精品网络文化产品。
不断激发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群众”力量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发动师生、依靠师生、宣传师生、引领师生,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学校注重依托校园网络文化节,着力在师生中发现和培育正能量校园博主,搭建展示平台、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其创作更多以正确价值观为先导、内容形式更加贴近青年学子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近年来,学校涌现出许多颇具影响力的“校园网络名人”。比如环境学院的黄俊老师,在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两年多里,他拍摄了500多条视频,推介宕昌的美景、美食、风土人情,推广科技项目,从一个“工程宅男”变身为“宕昌网红”。自动化学院博士生邹昊铭,利用个人新媒体账号以轻松诙谐的形式分享科研生活日常,引发青年共鸣,他录制的天大早餐体验短视频,幽默有趣,被中国青年报发布报道。建工学院李成迪同学一人在首届“你好,天津”网络短视频大赛获得了6个奖项……学校举办校园博主论坛,建立校园博主通讯录,搭建交流平台,并推出校园博主原创激励计划等。将宣传“镜头”对准优秀校园博主,策划系列新媒体宣传报道,形成了榜样示范效应。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开展校园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引领师生创作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持续营造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繁荣天大网络文化,弘扬网络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