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天津大学 - 《天津大学报》

第十八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在津召开

2025-04-15     浏览(102)     (0)

第十八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在天津召开,聚焦水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方向,涵盖了饮用水安全保障、生活污水资源化、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等关键领域。与会者通过学术报告、圆桌讨论等形式交流创新成果,并促成多项校企合作意向。会议为推动我国水环境治理现代化、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注入了新动能。





  本报讯(文/环科宣)2025年3月28日至30日,第十八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由天津大学和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联合主办,天津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疆大学化工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学会陆海水域污染防控分会共同承办,天津工业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和天津市陆域水域污染防控与碳汇重点实验室协办。大会以“减污降碳扩绿目标愿景下水处理化学的创新发展”为主题,吸引了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千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行业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商水处理化学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方向。天津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院长白敏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共同担任本次会议的主席,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展思辉、党委书记杜云飞担任秘书长。
  大会于3月28日上午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在致辞中说,天大环境学科致力于攻克水处理领域关键难题,白敏冬教授领衔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研发了以羟基自由基为核心的陆海水域微小有害生物灾害高效绿色防控和海洋微藻储碳技术装备,已在福建省海域和渤海湾规模化应用,为全球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工程院曲久辉、李家彪、段宁、任洪强、徐祖信分别从水分子转移的微场效应到深海生境国际计划跨尺度视野探讨水化学的奥秘与未来蓝图,共话水质工程学变革的创新发展,提出实时微观化学数字化技术、水环境水质韧性的智慧调控等创新技术,为水处理科技迈向智慧化指明了方向。会议设置15个专题分会场,覆盖饮用水安全保障、生活污水资源化、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陆海水域污染防控等关键领域,特设产学研、青年学者论坛、研究生论坛、论文写作工坊、前沿论坛。与会者通过学术报告、圆桌讨论及科技成果展等形式,交流绿色水处理药剂研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应用等创新成果,并促成多项校企合作意向。来自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代表进行了450余场的报告,充分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应用案例。
  大会主席白敏冬教授指出“我国水环境治理已全面进入陆海协同治理新阶段”。会议首设“陆海水域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分论坛,科学家们通过多尺度耦合模型、陆海水域污染防控技术和智能监测研发,正在构建覆盖污染溯源-过程模拟-绿色防控-生态修复的全链条技术体系,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闭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院士提出了快速检测城市污水处理厂病原微生物的新技术—Water\NEWS。
  作为我国水处理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会议不仅为学界与产业界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更为推动我国水环境治理现代化、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