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 月 7 日,由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浙江树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科技金融时报》、阿里国际人工智能人才孵化中心主办的第七期浙江国际金融学术论坛暨大模型与 AIGC 场景化应用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论坛由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阎洪教授和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夏玮蔓共同主持,省内二十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会员企业家代表等近百余人参加会议,通过深入剖析大模型与 AIGC 技术在商业、教学中的应用原理、实践技巧及案例操作,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与科研、教育、职场等全场景实现深度融合。
我校副校长叶时平教授表示,当前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正在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潮。面对人工智能革命,浙江树人学院积极开展面向人工智能的科学专业一体化建设,设置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专业,并在全省高校中较早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学校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专业,推动人工智能融入课程改革,推动学院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此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产品赋能与生态构建三大维度,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杭州海关原总工程师、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顾问余月其表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大模型与 AIGC 已成为科技领域的关键热点,对社会经济和金融资本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主题报告环节,浙江工业大学空间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执行所长程宏兵教授作了题为《大模型与 AIGC 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既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如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未来可能指导元宇宙等虚拟世界的发展,区块链技术推动网络社会有序化,GPT系列作为 AI 大模型的代表,其参数量和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他认为,大模型与AIGC 技术的未来蓝图,不应仅仅局限于算力的堆砌,而应着重于算法能力的深度挖掘与创新方法的广泛应用。算法如同技术的灵魂,其优化与创新才是推动AIGC技术持续飞跃的关键。
来自行业的代表,分享了专业行业领域利用 AIGC 技术的现状。摸象浙大金融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高鹏博士介绍了 AI作为银行客户经理的辅助工具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系统中应用前景;阿里国际商业数字人才中心商务总监邬轶群先生提出商业领域应用 AI技术方案的关键在于实施“行业专精 AI 工具”和“AI工具+行业应用人才”两种高效的“分层策略”。阿里国际人工智能人才孵化中心生态合作伙伴祝燕平聚焦“AI 人才培养”,向与会者介绍了阿里集团 AIGC 人才认证及入库的整套流程。
会议还安排了学术交流环节,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李立平博士就《数字金融促进制造业绿色化与智能化融合研究》分享了最新成果。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阳阳博士就《金融科技赋能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了分享。浙江理工大学教授、省特色金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徐少君和浙江科技大学金融与统计研究所所长张萍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和交流。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会长金雪军教授为大会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 AI技术在金融、商业及人才培养等多领域的独特性在于能够直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在数字金融领域,AI作为重要发展方向,需融入数字化规章,涵盖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多方面,同时,AI技术的发展需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规模化应用,并解决社会伦理监管等适应性问题,以推动新技术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和实体经济服务的强化,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在两院融合的新征程上,经济与管理学院围绕学校的新阶段、新命题和新使命,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准确识变、主动应变、科学求变。此次大模型与AIGC 场景化应用研讨会的举办对学院的学术研究、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影响力提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洞察等都有重要意义。(樊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