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苏大附一院报》

履职答卷里的民生温度

2025-03-31     浏览(9)     (0)

青年记者报道全国两会,走进人民大会堂见证全国政协委员通道。记者周荻潇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吴德沛,分享了他的履职经历和为民众发声的时刻。吴德沛身兼数职,对病人尽责,也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他的故事让人感动,成为他为民尽责的承诺和见证。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又一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代表委员齐聚一堂,肩负人民重托,共商国是。

作为初次参与全国两会报道的青年记者,我的内心满是忐忑与期待,能够亲眼见证和记录汇聚全国智慧与力量的盛会,既是难得的机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3 月 4 日下午,我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走进人民大会堂,准备报道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我在一众记者中确定好自己的位置,准备好相机镜头和传输网线,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准时举行,8 位不同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与记者互动交流,畅谈履职心声,回应民生关切。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会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全体人员庄严肃立,那激昂的旋律似一股磅礴力量,在整个会场中回荡。

每一项议程的推进,都是宏大叙事长卷中的关键笔触:从对过往工作的回顾总结,到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擘画......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在会场聆听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国家前行的轨迹,深刻领悟到这一盛会的分量,它是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深度审视,也是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

在会场中,我也见到了我此前采访过的全国政协委员,他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吴德沛从基层一路走来,用脚步丈量民生,把群众的心声汇聚成有力的提案;同时,他还深耕专业领域,用自己深厚的知识,为解决复杂难题披荆斩棘,贡献独到的解决思路———他用实干践行着为国履职的使命、为民尽责的诺言,那满腔热忱,在日常履职的点滴里、在为民众发声的时刻,展露无遗,熠熠生辉。

3 月 3 日上午,我尝试拨打医药卫生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吴德沛的电话,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周记者,你好啊,北京现在冷不冷?”电话那头一句亲切的开场白让我迅速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我下午 4 点多到北京,从火车站到驻地还需要一段时间,到了之后就马上和你联系。”像生活在身边的长辈一样和蔼可亲,这是我对吴德沛委员的第一印象。

经历了乘坐火车、大巴车的奔波劳顿,吴德沛委员于晚上 6点左右抵达驻地。我说,您入住后可以先休息,吃完晚饭咱们再采访。他却说“不能耽误你们的采访工作”。他迅速换好正装,来到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中心采访间。

吴德沛委员身兼数职,既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也是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自 2018 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今年已是他履职的第八年。他同我分享了自己的履职经历,由于平日里接触的患者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在日复一日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他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有着深刻体悟。2 月 17 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吴德沛在病房查房时给患者检查。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1982 年,我从苏州医学院毕业,就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至今,中间有两年在法国学习,其余时间一直在苏州,主要从事临床工作,也有教学和科研的任务。”四十余年弹指而过,吴德沛委员深耕血液系统疾病领域,全身心投入到治病、教学、科研工作。他带领团队钻研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陆续攻克了排异、复发、感染等多个技术难关,帮助无数危重病患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2 月 17 日,吴德沛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医务人员交谈,征集他们的建议。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提案从人民中来,每当为他们做好一件实事,我都由衷高兴。”近年来,吴德沛在“缓解阶段性血液短缺”等方面的提案、建议获得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回应,有效助推政策落实。2025 年,吴德沛准备了关于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的建议,希望推动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3 月 4 日,全国政协委员吴德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新华社记者

才扬

(转自新华社

记者:周荻潇)